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黑暗中也有光亮
TUhjnbcbe - 2023/4/4 11:59:00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审判

审判

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没有开警灯,也没有鸣警笛,单凭行车速度和拐弯的气势就能判断这辆车就载着事情而来。车是巡警的车,副驾驶下来一位大脸庞全身武装的队长,身后“砰”的一声关车门的声音,显示出他是个精干而且体格健壮的民警。他健步如飞走向我,汗水无法掩盖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大脸庞。

“在菜市场抓到的一个使用假币的。”

“男的、女的?”我见怪不怪的神情。

“女的。”

“应该带着个小孩。”

“是的。”队长用充满神奇和钦佩的眼神打量着我。

“是xx市的吧?”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大脸庞的队长着实吃惊。

“真是的,你真神。”

“把嫌疑人留下来,赶快带人到抓获地点附近去搜寻一下,遇到单身成年男子骑红色大架摩托车、形迹可疑、xx市的,一律控制带回审查。”

队长将信将疑地让人把警车后排的女嫌疑人押下来,交给了刑警队员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抓获现场,我相信认真负责的队长会按照我的刻画去努力搜寻,但我内心更确信那名肯定存在的男子早已逃之夭夭。

这是个天气寒冷的冬季,从警车上下来的女人右手抱着一个约三、四的小孩,左手拎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有两、三样的蔬菜。这个看上去约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的女人站在寒风中呆若木鸡,两排黑幽幽的牙齿配上冻的发紫的嘴唇就昭示着她一直生活在苦难之中,散乱的头发很厚实,被一根红色的橡皮筋齐后脑挽住,动不动就松散开来,要时不时的拢一拢,这一散一拢的过程中,随风飘舞的头屑证明她有好长时间没洗过头。睫毛谨慎的低垂着,却掩盖不了充满挑战和坚定的眼神。她的全身打扮都透出脏乱和风尘,结合着浑厚的北方口音,基本的原型就是穷苦的北方农村妇女。她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孩子,那过分生硬的动作不知道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还是在利用孩子孱弱的身体在保护自己。

女人被带到执法办案中心。当晚九时许我赶到中心,一路上把这种类型的案件结合前期的调查进行了梳理:犯罪嫌疑人以家庭为单位,夫妻两人互为协作,携带一名必须要人照顾小孩(比如正在哺乳期、生病、残疾等等)。正常情况下,男人通过中间人在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大额的假面钞,随后驾驶适合跑长途的大架摩托车流窜到其他县城,寻找一个不会实名登记小“黑”旅馆入住,每天骑车流窜至各农村集贸市场和乡镇的菜市场,由抱着小孩的女人拿着一张假的大额面钞,购买廉价的物品达到找零的目的,获取不法利益。之所以选择在农村,是因为那里的摊贩对假币的鉴别能力差,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而且一旦被发现报警后,驾驶摩托车的男性会丢下女人和小孩携带大量的假钞立即逃之夭夭,女人被抓后那必须要人照顾的小孩会令警方头疼,也就是说女人难以被警方长时间限制其人身自由。况且手里仅仅只有一张百元假钞,就是被处罚也就达到了避重就轻的目的。

负责询问的何警官报告:“罗英英(化名),女,31岁,北方xx市人,丈夫王明奎(化名),33岁,家中只有一个小孩,带过来的就是,身体不大好.....”

“目前态度如何?”这类似于以前的案例介绍,让我心不在焉,内心也充满对女人愤怒和鄙夷,所以我打断了汇报并直奔主题。

同类型的案件我们侦破好几起,对只抓获女方一人的案件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女人大都不配合警方工作,态度非常刁蛮。对犯罪嫌疑人面对法律的制裁采用种种规避手段,这种畏罪心理从利己主义方面来说我可以理解,但是利用弱小的亲情来防御法律的强大的穿透力,对这种行为的鄙视胜似我执行法律的意志。

“对使用假币的事供认不讳。”

“来了几天?”

“只说是第一天。”

“第几次作案?”

“一直坚持说是第一次。”

“丈夫在哪里?”

“看她样子确实不知道。”

“搜查的情况如何”?我所指的是人身搜查和入住的旅馆搜查。

何警官深叹一口气,无奈的回答:“让女同事搜查了她的全身,身上只有七十八元零钱,除去买菜花去了二十二元,也就是说身上只有一百元的假钞,她本人也做了交代,至于她住在什么地方,她说确实记不得了”。

“愿不愿意带我们到她住的地方?”

“她愿意,只是说找不到地方了。”

“也就是什么都没说,只是承认使用一百元的假钞,这个狡猾的女人!小孩怎么样了?”我明显对收效甚微的询问结果很不满意,但是考虑到大家的辛苦,就把话题转移到小孩身上。

“小男孩,三岁了,应该是得了脑膜炎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后遗症,智力低下,行动迟缓,先安排人照顾着的。”何警官有点泄气了。

走进询问室,女人坐在用于询问的椅子上,整个人看上去平静而安详,但是眼神一直随着我的移动而转动,那是狡黠的目光!嘴里总是不停的对着我重复:“我的孩子在哪里?”那是邪恶的呢喃!

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经常遇见,孩子是她们的保护,她们利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所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要承担法律责任可能被司法机关限制自由的时候,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将是司法机关很难处理的棘手问题,无辜而软弱的孩子是完全没有理由伴随着嫌疑人而失去自由,这也是法律所绝对禁止的。眼前这个貌似木讷的女人,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惯犯,在长期犯罪的道路上,利益获得开始让她人之初的善良和良心在内心已经泯灭,孱弱的孩子是她企图逃脱处罚的工具,那不停的重复“我的孩子在哪里”,这简单重复的语言已没有任何的柔情蜜意,更谈不上爱的光辉。在长期与罪恶打交道的我,也曾因侠骨柔肠而亵渎过法律的威严,但是铁石心肠便成为我实施法律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至胜法宝。于是眼前这个女人活脱就是个谎话连篇,自私自利,泯灭人性,缺乏道德底线的邪恶之人。

“孩子准备送到民*部门的孤儿院,千万不要侥幸通过孩子来逃脱法律的制裁”。我用眼光逼视着她,平淡而轻缓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她必须要得到处罚。

这直击要害的信息像一把利剑刺中她的颈部,她垂下了头颅,似乎要奄奄一息,我仿佛已经握住了胜利。

“我不要和小孩子分开,他身体不会,我要照顾他,我要照顾他,别人照顾不好。”她的声音尖利而撕心裂肺,好像不是从她嘴里发出的,而是在审讯室中间点燃一个手雷,炸的所有在场的人耳底轰鸣,几乎快要站不稳。这异常尖利的声音穿过审讯室的墙壁,外面的院墙,在黑夜中逐渐消散。时间仿佛瞬间凝固,随后而来的无声无息在这深夜的静谧中开出了同情之花,同事们深情相望。而我不可能因为别人的苦难而影响我工作的决心,这亵渎法律的同情之花不可能在我的心里扎根生长。

“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专门骑摩托车到全省各地从事这样的违法犯罪,抓住了就说第一次出门,第一次犯罪,其实你们就是惯犯、老手,现在你们出了事,你丈夫是不会管你的,早就跑了,不会管你和孩子死活的,你还在这里做什么春秋大梦。”现代科技给刑事侦查带来的便利,使我们能高效的侦破案件并能很快的掌握犯罪的主要证据,但是就犯罪的一些具体行为和细节,嫌疑人的供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致轨迹的基础上,使用“离间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是我刻意撕裂他们之间的情感,而是贫穷的孪生兄弟自私在这种类型犯罪的案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抛妻别子”是这些自私的男人应对法律的最好武器。

我诚恳而认真的对这个可怜的女人说:“你要考虑清楚,你能把自己的问题讲清楚,我们会按照法律规定对你进行从轻处理或免于处理”。

女人沉默不语。冬日的黑夜很长,时针指向元月十六日十二点整,所有人在静静地等待着女人的陈述。时针在滴答作响,寒冬的季节,凛冽的北风在黑夜里呼啸,猛烈的袭击着询问室,虽然有空调,但还是让人不停的打着寒颤。

“都是我不好,我没有管好他,他不会丢下我们的,肯定不会丢下我们的!”女人的声音很微弱,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随后室内一片静寂,无声无息。大家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的声音。

“他来了,就在附近,在叫我们的名字,我知道他不会走的。”这女人类似尖叫的呼喊,让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猛然站立起来的她,整个脸庞像个幸福之杯,此时斟满美酒,尽管里面掺杂着些许的不安之苦酒。

这毫无逻辑的言语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产生的,我们都能理解,但这几乎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倒是让我们担心起来。

“谁来了?”何警官问。

“我丈夫,他就在外面,在叫我和孩子的名字,我晓得他不会走的,你们出去看看吧!我求求你们,都是我的错,我去做牢”。她的话啰嗦反复,但语气肯定有力,眼神里折射出极度自信与爱的光辉。

外面除了呼呼的寒风吹打房屋以及摇动树木的声音,只剩下室内空调呼呼的喘气声。其他的什么声音也没有。我们相视而笑,却也是无奈与可怜,开始担心起这个女人了。到现在还奢求他那自私而无情的丈夫来投案自首,从而达到解救她自己的目的。站在她丈夫的立场,即使想要投案自首,这大半夜的怎么能找到我们办案的地方?女人还在重复着,像鲁迅笔下描述的“祥林嫂”那样的神态。我们开始同情那个可怜的女人了。尽管她啰嗦到天微微亮。

第二天的清晨约七点钟,大脸盘的巡警队长在一个小旅馆门口,当场抓获骑摩托车一夜未归的男人。他们从这个倒霉的,一头卷发的男人身上搜出了面值是一百元的,总共有九仟九百元的假币。相比于其他的类似犯罪的嫌疑人来说,这个男人比较爽快地就把自己的犯罪事实交代一清二楚,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只有一个请求:不要追究其妻子的责任。这起案件到目前为止都在我们的掌控当中,对犯罪类型的研判,犯罪嫌疑人的抓捕都精准到位。但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心里分析和心里刻画却让我们大错特错。这个男人为什么没有逃走?却回到小旅馆门口坐以待毙?案发当日至第二日的被抓时,一整夜他都去了哪里?......这许多细节我没有精力去过问。但是男人一直强调被抓获前准备到公安机关去投案自首,谁会相信他呢?

后来男人被判了两年刑期,就地在本地看守所服刑,并没有送到外地监狱去改造。在检察院的起诉阶段,法院的审理阶段,男人一直都喋喋不休的陈述自己要投案自首的情节,而且说是为了离不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这样就更没有人相信他的辩解了。女人因为情节显著轻微,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两年里在本地“扫*”的几次专项行动中,女人被抓到过两次。其中一次我问她:“怎么不回老家?”

“我要等我丈夫。”女人很平静。

“你不应该做这样的事!”

“我要养活孩子。”女人很说的很深情,而我也已相信。

“把元月份的视频监控录像调出来了吧!”执法办案中心的一部被扣押的涉案车辆不见了,我要求刚从警校毕业的秦警官把中心门口的录像调出来。

“已经调出来了,我看了两天,终于确定是事主自己将车辆开回家了。”秦警官满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之情。

“把录像拷一份到我电脑上,能确定是哪一天吗?”年轻人做事我有点不放心,如果有空,我可以帮他复核一下。

“元月十七日的夜间十二点零五分。”语气很肯定,年轻人快速而自信地将录像拷到我的电脑上。

我把时间定格在秦警官说的时间段上,经复核,能确定这个年轻人做的很精准。但是我考虑的问题还有弦外之音。为什么中心外面的大门没关,是谁的责任?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难道仅仅就是元月十七日夜间没关吗?我把鼠标点到了元月十六日同一时间段,中心的大门是关着的,而我的精神世界的堤坝被看到的一幕重重的击穿。

从警二十余年,从基层民警开始,当科技的春风把视频监控吹进打击和预防犯罪领域时,我们的民警(包括我)利用这项侦查手段完成了多项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本人也看过无数帧的录像。有车辆相互碰撞致人死亡的惨烈场面,有翻墙入院实施盗窃的诡异,有撬门扭锁行凶杀人的恐怖......但是都没有这元月十六日晚十二时许的这段视频让我震撼,让我手足无措。一种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直接穿透躯体,把我的精神版块打击的支离破碎。

这不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只是一段视频,隔着屏幕都透着凉意,元月十六日十二时左右的一段视频:执法办案中心的大门紧闭,十一点五十八分,一辆摩托车从阴影处驶近了大门口,驾驶员从车上下来,把车停好,一直在大门口徘徊,从右手掌遮掩口部的动作能判断他一直间断地呼喊到凌晨六点,左手里应该是握着一沓纸币,且一头卷发。

是什么力量指引他到了妻儿藏身于神秘的地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在冬日的深夜里一直到天亮?我们没有认定男人的投案自首,而他也没有坚持,可能他把大门前的徘徊认定为责任和爱。而我们的法律即使像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为什么只有他的妻子听到了那爱的呼唤?我想并没有什么伟岸而神秘的力量,而是我们习俗于皎皎明月中蕴含着嫦娥的悲壮,却漠视着萤火虫的浅吟低唱。我们习俗于在阳光下搜寻黑暗,却漠视了黑暗中的亮光。

值此文明的鼎盛时期,我们还借助于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黑暗,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男人因穷苦而四处游荡,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不安而身体孱弱,我们如果还不能全部解决,即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愚昧和穷困,那么我们的工作将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社会工作者都要对自己进行心理审判。女人在流浪,男人已被审判,而我也已被审判:终身不安。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暗中也有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