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纳米纤维膜口罩企业4天去4年库存,起死回
TUhjnbcbe - 2023/3/22 19:27:00

“我卖了四年口罩,不如那四天卖得多。”刚刚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一个月,小为口罩投资人石女士十分感慨。

自年10月开始,由于看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石芳决定投资这家原本是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创业项目的企业,创立了自主研发纳米重复可洗技术的“小为口罩”。没想到,累计投资了约万元在人工、技术二次开发、生产上,口罩销量仍然惨淡。

年年底,石女士决定裁掉所有员工,解散公司。今年1月16日,公司财务清算完毕,20余名员工中的大多数拿了赔偿金,离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的工厂,回家过年。彼时,工厂仓库里还有约16万只积压的没卖出去的口罩。

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

四天清理了四年的库存

“我眼睁睁看着线上需求量上涨到一天单,根本打包不过来。”到了1月22日,通宵没睡打包发货的石女士“崩溃”了,想到把口罩捐赠给医疗机构。

然而一番沟通之后,由于这些“纳米纤维膜”口罩过滤标准与大家普遍认知的“N95”不同,多数机构都拒绝了石女士的捐赠。

捐不出去,但线上的需求依然火爆,石女士只得叫回了一部分已回家过年的工人,又发动一切资源召集打包人员终于在大年三十下午打包完所有快递。

她记得,截至那天晚上七点半快递停运,短短两三天里他们一共出了约2万单货,卖出去了5万多只口罩。

有口罩货源的消息传出去后,多家大型企业、中央企业找上门来。就这样,年的春节,原本走到末路的新技术口罩企业十几万只的库存几乎全部清空。

对石女士来说,这件事到现在还像“做梦一样”,在全国人民开始疯抢口罩的背景下,不少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熔喷布”、“纳米纤维膜”等之前略显生僻的名词也开始出现在各类报道中。

疫情下意外火爆的新技术:可长期存储,应用领域广泛

“纳米纤维膜”这一概念最近突然“火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1日在专程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临时转产的企业督战口罩生产时,企业重点介绍了纳米纤维膜,表示该材料可以替代熔喷布作为口罩滤材,并可以解决口罩多次使用的难题。总理要求药监部门要加快审核,一旦通过,加大批量生产。

2月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目前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左右,口罩的供应情况会持续改善。

欧晓理还表示,应科学按需使用口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当前很有必要。

纳米纤维膜滤材,就是有希望让口罩重复利用、减少浪费的材料。

事实上,口罩要过滤粉尘和飞沫,主要靠其中间的过滤层。市场上“一布难求”、价格上涨的“熔喷布”就是目前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过滤层材料,其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是一种纤维直径在2微米左右的超细静电纤维布,具有良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现有N95及医用口罩核心滤材均采用的熔喷技术,是指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喷吹聚合物熔体使其得到迅速拉伸而形成纤维。

它的过滤功能主要依靠两个特点:一是直径小,能够“网住”较大颗粒的粉尘;二是表面带有静电,颗粒会被静电吸附在表面,无法透过。

但“熔喷布”口罩的缺点也很明显:洗过之后,静电释放就会失效,因此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口罩紧缺的原因之一。

作为熔喷布的有效替代品,纳米纤维膜技术并非是最近才“横空出世”的,也不仅仅适用于口罩产业。

澎湃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纳米纤维膜口罩企业4天去4年库存,起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