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的家乡四川相比,北京的冬天很冷,我们一家人将在此度过这个寒冬。但是,首都儿科研究所却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了格外的温暖。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奔波医院,“肝母细胞瘤Ⅳ期,肺转移,治愈率低,生存期短”,这样的结论让全家一度坠入了绝望。今年10月,带着已经身患重症的女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两个月来,在血液内科、胸部及肿瘤外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的精心诊疗、悉心照料下,女儿路路(化名)的病情出现了好的转机,不再日夜被疼痛折磨,终于有了生的希望,全家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静下心来,感触良多,如果没有首儿所,就没有我们一家现在的团聚和未来的希望。所以,提笔记录这一切,以感谢首儿所*委书记刘中勋带领的医护团队,感谢他们为我女儿所付出的一切。
救死扶伤,真正体现人道主义
我清晰地记得,10月12日,我们全家来到了北京,一方面希望在首都能找到更先进的技术可以救女儿,另一方面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医院可以医治,那我只能带女儿到天安门,去看她向往已久的升国旗仪式,满足孩子最后的心愿。希望在她仅剩的生命里好好陪伴,尽量让她短暂的人生少留遗憾。
当我们来到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经过李龙教授详细诊断后,他很坦诚的说:“像这样胸部、腹部如此大面积转移的肝母细胞瘤实属罕见,孩子腹部的肿瘤就像熟透的西瓜,极易破裂。如果不及时治疗肯定没有希望,当务之急是尽快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不过因为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也要看孩子对后续化疗和手术的承受能力。”随后,李龙教授给出了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我们全家人放声大哭,终于医院了、有愿意医治女儿的医生了,我们终于看到希望了。
医者仁心,真正彰显无微不致
10月13日,女儿住进了血液内科病房,一位短发护士耐心讲解了许多注意事项,她说:“我们血液科的孩子抵抗力很差,必须要熟记所有的注意事项,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风险”。刚将女儿安顿好,宋泽亮主治医师就来了解情况,得知我们刚刚从四川来,就关切地说“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我”。对于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下一步该怎么办,医护人员始终耐心予以解答,消除了我们对这个疾病存在的认识误区,医院会以孩子生命为重,以全力治疗为主。
在血液内科治疗的孩子,对生活、饮食要求非常高,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患儿、什么样的家长,医护人员都不厌其烦的解释、手把手的指导、无微不至的照料。白天多次查房,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夜班遇到孩子疼痛、呕吐等紧急情况,立刻赶到床前进行诊疗。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是满负荷工作,忙起来就像打仗。尤为辛苦的是夜班护士,全是通宵工作,整夜不能阖眼,不停地忙碌,连个歇脚的时间都没有。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兢兢业业、大爱无声。
身心关爱,真正和谐医患相亲
入院前,女儿对治疗就比较抗拒。入院后,看到病房里的孩子都是光头,情绪更加低落,再也不开口说话了。我和爱人既心疼又着急,向医生反映了这个情况,*委书记刘中勋得知后非常重视,立即做出了安排。负责患儿心理健康的医务社工乔踔马上进驻,每天给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很快,女儿愿意跟胖叔叔(乔医生)分享自己的快乐和难过、喜欢和害怕,医院的第一个朋友,女儿对我说:“等我出院了,爸爸要陪胖叔叔喝酒”。因为她知道,爸爸会把她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在最疼痛、最难受的时候,女儿每天都盼着胖叔叔来看她、陪她,医院的手工课程。慢慢的,她接受了自己重病的事实,逐渐树立起和病魔做斗争的信心。从一开始的自我封闭,再疼痛、再难受就只是看着父母流泪不说话,不愿意与人交流,到后来主动给我们讲述心情和感受,聊同学和病友。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引导下,让孩子树立了信心,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的与病儿交流,不仅让患者家庭更加和睦,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密,也使整个治疗进入了良性轨道。
在首儿所的温暖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好带头人刘中勋书记,他是一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