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进行中,大家点击小程序卡片,就可以直接进入咱们的「心选商城」。
最近抽空在追《令人心动的offer3》,陶勇医生的每一次发言,医学生们每一次小心翼翼的尝试,都让人再次感慨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容易。
这档综艺我一直很喜欢,我觉得它是少有的能让人看到“职业魅力”的节目,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现在这个社会,孩子会在就业中遇到哪些不一样的挑战。
第一、二季时聚焦的是律师,第三季是医生——
有时候钱钱儿也会陪我看一会儿,两种职业他还会去分析,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一时之间我就在想,也许孩子日后的选择、拿到那个令人心动的offer,就在童年偶然看到一幕场景中。
遥想咱们这代人,以前多是窝在学校里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少人到了选专业反而眼前一片迷茫。现在的孩子坐拥的资源丰富太多了,所以除了一些学科类的科普,我也会尽量多选一些职业类、人文类科普,希望能为孩子的未来提供多一种可能性。
今天就跟同学们推荐一套,以“医生”职业为主题的医学启蒙科普书吧,这套书在我们的每月选书会上,大家都觉得不但内容好,而且能感受到出版方真的是用心在做书。
这套书是咱们国内原创的,主题特别好,既有人体与健康科普,也向孩子展示了医学技术的神奇和伟大,选题还处处“踩在”孩子的好奇心和笑点上,最近在我家,已经承包了妹妹亲子共读的大部分时间。
在内容上,很难得的写得很专业,但读起来又完全不像百科一样死板,文字与插画都很幽默,而且内容不多却讲得很透彻,从原因、到结果,以至于到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都讲到了,让孩子从专业的医生、医学的思维来看待书中的主题,看到医学的魅力,连带着可能也就不害怕医生啦。
??为什么重大传染病中,最先受伤的总是肺?
(主题:免疫系统)
??被蜘蛛咬了,真能变成蜘蛛侠吗?
(主题:基因密码)
??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什么人类不冬眠?
(主题:人体器官)
创作阵容可谓“豪华”,由中国日报新媒体(ChinaDaily),联合中科院、医院的健康专家共同打造——
每一本的内容,都邀请到了不同领域的医生进行审读,内容权威——
因为有专业医生的指导,这套书在选取主题时,就没有只着眼于消化系统、心脏等老生常谈的知识。而是从「健康」与「好奇心」这两大角度出发,挑出了与日常健康zui相关、也是孩子们平时会不停发问的10个话题——
为什么人类不冬眠呢?
为什么我会过敏,别人却不会?
为什么我们会笑到“肚子疼”?
人类身体的极限在哪里?
为什么新冠病*先攻击肺部?
被蜘蛛咬了,真的能变成蜘蛛侠吗?
如何与“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做朋友?
妈妈总说要小心细菌,我们能直接战胜它吗?
人身上最不会说谎的器官是哪个?
即使被切掉,也能再生如初的器官是谁?
并且还给出了中肯、使用的建议,包括——
免疫系统、人体器官
眼睛、基因、过敏、细菌
肌肉与骨骼、肝的“特异功能”
特殊人群的身体机能、人的应激超能力
这几方面,用科学的医学知识,来全方位解读人体神奇的健康机制,让孩子像专业的小医生一样,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翻开书看内容,更是笑点十足,“肝大侠”、女妖美杜莎、超人、蜘蛛侠等人物,轮番上场给孩子讲科普,神话、漫画与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又让孩子完全看不到枯燥感。
为什么重大传染病,像SARS、H1N1、甚至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都总是和肺过不去呢?《总是受伤的小肺肺》,便会给孩子们一个答案——
书中先是科普了肺部的生理结构与工作原理——
很多知识性的概念,比如肺泡、支气管树、气体交换的原理,都会在这部分讲得清楚明白——
接着还通过《小红帽》中“狼外婆”的经典情节,来解释病*入侵肺部的过程。
原来我们的细胞膜上都有受体,会像门锁一样,将不认识的病*拒之门外——
但有些病*悄悄学会了伪装,宛如大灰狼穿上了外婆的衣服,哄骗细胞开门。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会伪装起来攻击淋巴细胞;肝炎病*主攻肝脏;狂犬病*攻击神经细胞。。。
可新冠病*伪装的道行更深,它能够攻击心肌、肝脏、肾脏等多个部位的细胞,但肺部由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病*进入人体后便会先在这里“看房子”,作为安营驻扎的第一站。
一本书读下来,轻松愉悦,还帮助孩子潜移默化地把——
肺部的功能、传染病感染的过程
常见病*、细胞和细胞膜的作用
等知识点记在了心中,并且最后还会再次强调病*扩散的途径,提醒孩子们注意防护,乖乖地勤洗手、戴口罩,保护好自己。
咱们再来看一个关于“肝脏”的故事,讲真人体类的科普,还是挺少见专门把肝脏讲得这么有趣又透彻的。
这个故事取材自武侠故事,叫做《肝大侠有超能力》——
为什么要把肝称作“大侠”呢?书中先解释了这么几个理由,比如它哪怕“中刀”,也会再生如初;能够只身处理多种化学反应——
再比如它能持久续航,超强待机,老了以后也能干劲十足地推着眼睛、骨骼和牙齿拍合照——
因为这些“超能力”,肝脏在人类的身体中,担任了4个重要角色——
①解*高手
②代谢大师
③消化助攻王
④血库总管
这么一看,人一天的新陈代谢,都与这位大侠有关,实在太重要了。
可所有大侠终要历经坎坷,肝脏也在所难免,致命弱点在于:它是人体中唯一一个没有痛觉的器官。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再对它不加保护,脂肪肝、肝炎、肝病也有可能找上门来——
这个器官的科普知识,我认为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更好的健康习惯,比如不要自己去翻动家里的药瓶、吃药一定要经过家长监督;再比如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早早休息、不要熬夜。。。
甚至家人的饮酒、自己日后的饮酒,都要多加注意,这并非“酷不酷”的问题,而是在保护我们宝贵的“肝大侠”!
每一本书,都会这样充满趣味地展开,继而带来丰富的科普知识,以及对孩子健康的关心。
比如《我的眼睛有魔力》,引入了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角色,告诉孩子我们人类的眼睛也有“魔力”,可以透露心声、表达情感,更担任着接受外界信息中83%重任,因此一定要科学用眼,不要在被窝里玩手机啦~
《被蜘蛛咬了会变蜘蛛侠吗》这一本,借用经典的超级英雄形象,为孩子科普什么是基因,以及基因突变的情况——
《我的体内有超人》,则是用超人来指代人类身体的应激反应,告诉孩子人体面对极寒、高温、缺水、辣椒、熬夜、重量时,会激发怎样的“极限状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懂得如何保护——
还有《假如我可以冬眠》这一本,就更丰富了,从人类的人体配置来解析我们为何无法冬眠,其中还串联了动物科普、心理学科普,以及科学家为人类冬眠的研究成果等多元的知识点——
总体读下来,涉及到的知识点还是很丰富的,官方的推荐年龄是4~8岁,不过在我看来,对医学知识、人体知识感兴趣的小学生们,读一读同样会颇有收获~
??字数上也需要一定阅读量~
1
还原医学学科精神
既有理性思维也有人文关怀
正如陶勇医生在节目中所说的一样:“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医学是兼具了理性思考与人文情怀的学科,这套《我是小医生》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两种思维的统一。
比如在《抗生素的战争》中,孩子会看到药物不是万能的,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
抗生素源于年细菌学家弗莱明的一次发现,至此之后,它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得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可抗生素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细菌的消灭,反而拉开了人类与细菌的另一场拉锯战,有时候抗生素会有*副作用、也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有些细菌还会进化出耐药性,甚至形成“超级细菌”,反过来再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可见即便是治病救人的药物,也存在着它的两面性。
再比如这本《我就喜欢笑哈哈》,用列举法向孩子展示了“笑”这个简单动作的神奇之处——
别看笑这个表情颇为常见,它背后却隐藏了复杂的人体机制,有时候笑一次需要调动53块肌肉,进行全身的团队协作——
那具体都需要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呢?书中就列举了许多大笑所导致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来引导孩子进行反向推理。
譬如说笑得肚子疼,是由于胸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笑到缺氧,则与心脏相关——
“笑尿了”这种现象有时也会发生,它反映了身体的内部病症;“笑掉下巴”可想而知,与我们的下颌骨等面部关节离不开关系——
这可都是医学长期研究的宝贵结果,书中的切入角度不仅更生活化、更科学,也能帮助孩子更为轻松地记忆科学类的专有名词。
这套科普书中,还融入了满满的人文情怀,读起来更为温暖,也更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比如在讲解病*的感染时,书中告诉孩子因为人体细胞没有相应的受体,有些动物的病*,是不会传染给人类的,面对宠物与野生动物,包括疫区的动物,我们还是要用理性而非偏见的眼光来看待——
再比如这本《和星星的孩子做朋友》,很罕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