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日一穴之内关
TUhjnbcbe - 2022/1/21 14:50:00
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内关nèiguān

属手厥阴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应用广泛,实用性高,是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等疾患。

别名:阴维

名解:内,与外对言,有入、中之义,此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关,关隘,亦有关联、联络之义。内关,病名。按症之内关者,即溢阴上犯症也。阴邪极盛,积聚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帝内经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胸膈痞塞不通诸病,正为内关之象,本穴可以治之,故名内关。又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内藏之关隘,与外关内外相对,且交相联络。杨上善:“手心主至此,太阴少阴之内,起于别络,内通心包,入于少阳,故曰内关也。”是指其居于太、少二阴之内,为手厥阴之络穴,与手少阳之脉相构通,且近于候脉之“关”位,“关脉”命名定位之义,其或取意于此。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功能: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

主治:

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狂妄,失眠,健忘,胸闷,胸胁痛,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溃疡,胃肠炎,膈肌痉挛,妊娠恶阻,甲亢,呕吐,呃逆,偏头痛,腋下肿,上肢痹痛,肘臂腕挛痛,偏瘫,眩晕,怔忡,咳嗽,气短,哮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目眩,面赤,目赤,脘胀,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疸,脚气,脱肛,舌裂出血,遗精,惊悸,休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血管闭阻性脉管炎,高血压,急性胆道疾患,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手术疼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及其他循经病症。

配伍:

内关配太渊,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内关配三阴交、合谷,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内关配神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内关配公孙,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疗法:

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外关,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可灸。

禁忌:

穴下有正中神经,操作时应当注意,当刺之神经可迅速传至中指,此时应改变针刺方向,行针不可过强,以免伤及正中神经。

主治歌诀:

内关理气又宽中---内关有疏调三焦气机、理气宽中之功

降逆活血止疼痛---且降逆止呕、活血止痛

中风失眠胃心胸---主中风偏瘫、失眠等胃心胸疾病

呕逆眩晕无脉证---胃痛呕吐呃逆,眩晕头痛、无脉证

胸闷心痛及怔忡---胸闷气短、心痛、怔忡

热病疟疾癫郁证---热病、疟疾、癫痫、郁证、舌裂出血

相关论述:

《*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针灸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心憺憺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手中风热;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伤寒发热,胸满,腹胀,肠鸣冷痫,脾*癖块,泻痢,食积,咳嗽哮喘,肠风痔漏,五淋。

《八脉八穴主治症歌》: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血痛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针方六集》:心腹一切痛苦,喜笑悲哭,中指不用,宜吐不得吐。

《标幽赋》:胸腹满痛刺内关。

《拦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玉龙赋》:取内关与照海,医腹疾之块。

《杂病穴法歌》:舌裂出血寻内关。

《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医学入门?治病要穴》:内关,主气块,及胁痛,劳热,疟疾,心胸病。

《*帝明堂经》:内关,主而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肘挛腋肿,心胸部突发剧烈疼痛的实证,以及心烦心乱的虚证。

《玉龙歌》: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附注:

内关防治疾病甚广,是多功能、高效用、适应范围广泛的重要腧穴。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腹胁肋诸般胀痛。

1、内关是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要穴、主穴。心包是代替心脏行使职权的经络,内关是心脏的关口,在临床中有“心脏病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多种心脏疾患。

2、内关是治疗神志疾病的常用穴。心包经系心脏,心主神明,藏神,刺之可祛邪宁心安神。

3、内关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联络三焦经,能疏通三焦气机,降逆和胃,起到镇痛、止吐、解痉的治疗作用,尤善治呕吐,有“止吐第一穴”之称。常和中脘、足三里合用,被称为“胃三针”,专治各种胃疾;常和公孙合用治疗胃心胸疾病,是八脉交会之用。

4、内关是疏肝解郁的常用穴。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同气相求”,内关穴通阴维,阴维会期门(肝募穴),故内关可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常和太冲合用。

5、内关是急救要穴之一。心包代心受邪,心主血脉,故心包经也主脉所生病,用之可醒脑开窍、宣闭固脱,对心阳虚衰、休克、低血压、中暑、晕厥等症皆有急救的作用,常和人中、涌泉合用。

6、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心结,心开意解,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养颜首先要养心。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

注意:

本文所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请勿盲目试用。还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全身症状、情志以及生活习惯等,由专业医师作出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福生无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日一穴之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