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
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燥,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又名耐冬,云花,为野参常绿藤本,茎有气根,藉以攀缘于他物上。此药以石上生者为最佳,故又名石龙腾。
产山谷阴湿之地,为自生常绿之草,茎入药。
味苦性微寒,无*。
络石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能凉血退热,舒筋活络。
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久服明目润泽。
主一切风,变白宜老。
蝮蛇疮*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愈。
普通一钱至三钱。
阴脏人畏寒易泻者忌服,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络石藤一两,水煎一大碗,细细吞下,少倾即通。
蒺藜子
为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又名刺蒺藜。
到处皆有。
味苦性温。
主身体风痿,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投创,痈肿阴溃,可做磨粉。
主身益精,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肿痛。
白蒺藜治眼球凹陷,及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利湿,此以金行水也。
腰脊引痛——捣末为蜜丸,胡豆大,服酒二丸日三。年久失明——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外台)
*耆
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痓鼠痿,补虚,小儿百病。
我国陕西陕西均有出产,陕西绵上者佳,茎卧地成蔓状,叶为羽状复叶,根肥大,短而理*,味苦者不堪入药。
味甘性温无*。
*耆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证治痈疽,托*止痛。
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痰嗽,头风,热*,赤目。
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秉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者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身与膀胱之气海出发,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耆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耆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耆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水肿或不仁。
内补脾胃,外托疮*。
一般言*耆专于补气,凡气虚之症皆可用,又治自汗,补中气之不足,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肾亏溺血亦治之。
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炙者八分至三钱,大剂一二两。
*耆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闷闭,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合,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拣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切片晒干,再筛去灰尘即得。炙*芪,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取出冷却,即是。
*耆皮——性味功同*耆,善走表逐水湿,治虚浮及脚肿。
往期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