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易出现上肢肿,多由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引起腋下至上臂内侧淋巴管的损伤所致。由于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坏,淋巴引流不畅,从而导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肿。
肩周炎是肩关节肌肉、肌腱、关节囊及滑囊的慢性炎症,甚至关节囊撕裂,导致关节周围粘连、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两种疾病看似毫无关联,如何能异病同治?下面以这两种疾病为例,谈谈肩关节相关疾病的辨治思路。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肝主藏血,在体合筋。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素问·五藏生成》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
正是由于筋的收缩、弛张,关节才能运动自如。筋的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活而有力。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腋下、肩关节、上肢部位经筋密集,疾患多与肝相关。肝脏以柔为补,《类证治裁》记载:“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故治当重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辅以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
“痰随气行,无处不到”
清·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肩背痛……谓痰饮为患也……痰饮随风走入经络而肩背痛……治无不效。”“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痰湿停滞于关节,则关节痹痛;停滞于腋下上肢,则腋下淋巴结或上肢肿胀,“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故可用白芥子,既祛皮里膜外之痰,又不耗损肺胃肝心之气。
朱丹溪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故用陈皮,既可理气,又能燥湿化痰。
“邪气怫郁,当由表透里”
乳腺癌术后上肢肿和肩周炎患者多存在风湿邪气,风湿郁于肌表,可由表透出,借助发汗,开放腠理,以除在肌表之风湿邪气。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麻*发汗解表、疏风散邪,张锡纯谓麻*“于全身脏腑经络,莫不透达”。桂枝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本草经疏》载其“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羌活善治上肢,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疼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风湿头痛,五也”。故可用麻*、桂枝、羌活等药物走表祛邪。
此外,可加用路路通、桑枝等引诸药直达病所,并奏通络利水之效。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四肢”,脾胃受损,气血化生不足,气虚推动血行无力而致瘀,脾虚运化水液无能而致湿,瘀血水湿互结停留肌肤之间,引起肿胀。乳腺癌术后可出现上肢肿胀,故治以*芪、茯苓、白术等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湿化,祛瘀不伤正,利水消肿。
“血不利则为水”
乳腺癌术后可出现上肢肿胀,肩周炎患者亦存在关节囊的炎性渗出,均存在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患处。
《注解伤寒论·平脉法》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灵枢·百病始生》云“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癖血》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瘀血阻滞经脉,津液不布,水湿外溢,溢于肌肤而发生水肿。血瘀与水肿互为因果。血瘀为水肿的病理基础,而水肿导致肢体肿胀,使营血的运行更加受阻,从而加重了血瘀。故治疗中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川芎、丹参等,或予局部刺血拔罐治疗。
作者:北京中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徐竞男
徐竞男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长期从事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结合中西医理论,运用中药及针刺调控肿瘤微环境,运用中医药防治常见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及处理常见放化疗副反应。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