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背诵圣经:
约翰福音15:12
约伯记36:17
雅各书2:13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但你满口有恶人批评的言语,判断和刑罚抓住你。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思考与省察:
1、耶稣是如何爱我们的?祂是按着我们生命成长的程度,体恤我们的软弱,安慰、鼓励、帮助我们?还是随时随地指责我们的错误、管教我们的过犯?
2、上帝对我们的接纳,是因为我们行为好?还是因着对耶稣的爱,而完全地爱我们?上帝对我们的爱是恒久忍耐,还是反复无常、随时发怒、不断指责?
3、面对配偶、儿女、父母、家人的不足或过犯,你愿意以基督的怜悯,来接纳他们吗?往日里那些指责、定罪或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是否让他们发生了好的改变,是否带给你们更加相爱和谐的关系?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这两节经文告诉我们,耶稣基督体恤我们,祂非常理解我们的软弱,所以祂完全地接纳我们。我们能够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不是因为我们行为好,而是因为上帝的良善。因着祂的良善,祂把我们不配得的赐给我们。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体恤。没有体恤,就没有真正的接纳;没有真正的接纳,就谈不上爱;没有真正的爱,就不要奢望我们可以透过指责、比较,就能使我们期望的人变得更好。
一个10岁的女孩,因为学习成就落后于其他同学,遭到爸爸的质问:“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子?”谁知女孩反应很激烈,大哭着喊道:“我没有个好爸爸!”然后,跑到床上继续嚎啕大哭:“你觉得别的小朋友好,就去当他们的爸爸。别的小朋友是要家长的努力和陪伴,才能这么好;不像爸爸你三心二意的,还只知道批评;再说学习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会的......”
一个13岁的男孩离家出走了,留下一个纸条:“爸爸,我走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差劲的儿子。再见了,爸爸!”原来男孩学习一直不太理想,爸爸辅导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拿他和其他同学比较。因为受不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压力太大,一气之下选择了离家出走。民警找到男孩时,孩子说:“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也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他不喜欢我,不爱我,我就走。”
一个30岁的姊妹,突然就对婚姻死心了。原来她带着3岁的儿子去超市时,儿子想吃芒果,儿子吃后脸上很快长了许多疹子,医院。弟兄接到消息也赶了过来,他不顾旁人的目光,劈头盖脸地指责姊妹:“一个孩子都带不好,你还有什么用!”在姊妹解释说不知道儿子对芒果过敏后,弟兄还是声色严厉地指摘:“连儿子对芒果过敏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当妈的?”孩子最后没事,但是姊妹却忘不了丈夫揪着自己过失那种不依不饶、不体谅、不包容的样子。联想结婚以来丈夫遇事就指责的态度,心里一下子对婚姻失去了信心。
亲爱的家人,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是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等,激化矛盾的,常常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遇到事情,你是经常选择指责、批评、抓着小辫不放?还是选择宽容、接纳、安慰、鼓励?
当我们看以上的例子,当我们回首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就不难发现:遇事责备,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发矛盾,分裂关系。
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天赋比自家孩子的缺点、弱项,或者总在配偶面前讲隔壁老王如何有本事,讲对面住的小丽如何贤慧,并不能督促对方改变地更好,反而会带来灰心失望、破罐破摔。因为没有体恤,就没有真正的接纳;没有真正的接纳,就谈不上真正的相爱;没有爱,关系将不复存在。
但耶稣对我们并不是这样,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4:15)。所以,当我们听到耶稣的命令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约15:12)”,就要先知道耶稣是如何爱我们的。
当我得知耶稣体恤我的软弱,我感到内心非常安慰。当没有人了解我们时,耶稣却了解我们;甚至连我们都不理解自己时,祂仍然理解我们。
祂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做那件糟糕透顶事情的原因,祂看到并记得我们过去在感情上所受到的一切伤害和挫折,祂知道祂造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计划是什么,祂也知道当我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已经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性情,祂更知道我们一切的惧怕、任何的不安全感、每一个疑惑,以及我们对自己的错误看法。
然后耶稣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我们不断的扶持,常常的安慰,偶尔的管教,随时的帮助。
我们身上也许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问题,但是耶稣体恤我们的软弱,怜悯我们,用祂的爱,按着我们生命的承受度,来引导我们、鼓励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生命。
就像对一个才生的婴孩,父母不会训斥他怎么不会走路;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父母不会批评他怎么不会开车;对于一个脑瘫的孩子,父母不会骂他为何说话都成问题。而基督对我们的爱,自然远远超过父母的爱。
那么,我们在面对配偶、儿女、父母、家人的不足或过犯时,是否愿意遵守主耶稣的命令,效法祂爱我们的爱呢?
但你满口有恶人批评的言语,判断和刑罚抓住你。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这两节背诵经文,是上帝给我们警戒。遇事时的责备,是相爱关系的杀手。因为责备一开口,伤害便不可预估。伤害的反作用,仍然是伤害。
当你的孩子哭着喊:我没有一个好爸爸,我没有一个好妈妈。你也会受伤,同时也是一种审判。
当孩子受不了你不断的批评和比较而离家出走,这本身对你就是一种刑罚。
当夫妻因着相互指责而战火连绵,甚至走到离婚的地步,就如伯36:17所写:你满口有恶人批评的言语,判断和刑罚抓住你。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遇事只会指责,不但不能让人规避犯错,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情绪,影响相爱的关系。
而当他们犯错时,你选择效法主耶稣,体恤人的软弱,宽慰人的内疚,不但能减轻他们的自责感,还能更加打动对方,这就是爱的力量。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在家人犯错时的态度,就是你真实生命的试金石。愿我们都靠着主,遵行祂的命令,像祂爱我们那样去爱身边的人,这样我们也会收获满满的爱、更多的爱!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
祷告:亲爱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谢谢你救赎我们,并以完全的爱来爱我们。
主啊,虽然我们有种种的不好,问题重重,但是你体恤我们的软弱,你理解我们的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你知道我们的性情,你照着我们的本相接纳我们,你在我们心里作工,扶持我们,帮助我们,带领我们的生命不断迈向成熟。
主啊,赦免我们经常不体恤身边家人的软弱,反而满口有恶人批评的言语,伤害了别人,破坏了关系,也判定了自己的罪。求主宝血遮盖,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主啊,怜悯我们,帮助我们以你的心为心,你怎样爱了我们,也使我们用这样的爱去爱人,真正成为他人的祝福,造就彼此的生命。听我们的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周慧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