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又叫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功能特点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可分为四类:
1.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由于过敏体质人群受过敏物质刺激所诱发,发作时常伴有打喷嚏、流鼻涕。
2.运动性哮喘:由剧烈运动引发,急性发作、短暂、大多可自行缓解。
3.药物性哮喘:部分药物可诱发哮喘(如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哮喘患者用药应咨询医生。
4.职业性哮喘:与工作密切相关,如接触黏合剂、合成纤维、聚氨酯硬泡沫塑料等。
典型的症状有:
1.喘息:呼吸费力,呼吸较深,能听到比较明显的喘鸣音。
2.气急: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症状如缺氧的表现,甚至呼吸困难。
3.胸闷:如石头压住胸膛的憋闷感。
4.咳嗽:阵发性咳嗽、刺激性咳嗽、呛咳等。
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1.过敏原:大部分哮喘患者都有过敏因素,尘螨、猫狗、虾蟹、烟草、油烟、细菌、病毒等皆是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检查虽不能覆盖全部,但积极寻找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有助于预防哮喘再次发作。
2.气候骤变:部分敏感人群在季节更替、气候骤变时均易哮喘发作,避免过度寒热刺激能有效降低哮喘的复发率。
3.感染:哮喘的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4.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紧张不安等都会促使哮喘的发作,一般认为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通气所致。
5.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导致哮喘发作,但切勿擅自随意停药,应及时咨询医生。
6.遗传、环境:哮喘具有一定家族聚集、遗传倾向,也与肥胖、吸烟、PM2.5升高等因素有关,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湿疹、呼吸道疾病及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患病风险也明显增加。
如何预防哮喘发作
1.合理锻炼身体,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传统健身功法中的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是老少皆宜的选择。
2.保持良好心态,调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3.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尤其是已经明确的过敏原。
4.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需规范合理地使用各种激素吸入剂。
5.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中医药能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
中医药防治哮喘
中医药防治哮喘已有千年传承,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就有“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的论述,到了清代,李忠梓在《证治汇补》中将哮喘的病因归纳为三句话,“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目前已有穴位贴敷、汤剂内服、中药膏方等多种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广受好评。
(1)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与西医透皮制剂给药的用药途径不谋而合,具有不经消化系统破坏和肝脏分解,维持较长时间且稳定的血药浓度,药物作用时间长而稳定,胃肠道副反应少的优点。此外,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沿经络的循行路线能直达病所,并且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
(2)中药汤剂
在中医“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的特色诊疗手段(舌诊、脉诊),能及时发现体质的偏颇,经过医师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尽早治疗,使人体保持在“平和”的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哮喘的发作。
(3)中药膏方
膏方的使用在缓解期的哮喘患者中更为多见,缓解期哮喘患者以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较为多见,且冬季为哮喘的高发季节,冬令进补,以膏方为佳,长期小剂量持续服用膏方,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明显降低哮喘的复发,其具有疗效好、口感佳、易于接受的特点,现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调理。
最后,再次强调哮喘防治的核心思想:积极的健康管理,合理的药物治疗!
来源:医院中医科
原标题:《如何在“多事之秋”中防治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