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泛滥已成常态,它们便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却也引发了深层担忧。随着研究发现,塑料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它们更是侵入了我们的身体内部,潜藏成为健康的威胁。
我们如何不知不觉中摄入微塑料与纳米塑料呢?
塑料的广泛应用,譬如一次性餐盒、医疗器械、儿童玩具乃至先进的航空设备,使这个问题显得难以回避。微塑料,定义为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以及甚至更微小的纳米塑料,其粒径不足1微米,能够穿透细胞膜。这些塑料颗粒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我们通过空气和食物的摄入,对它们进行了无意的吸收。海洋生物,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误食这些微塑料后,又将它们传送到我们的餐桌上。
目标非常直观。按照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一个体积相当于信用卡重量(5克)的微塑料每周都可能进入我们的体系。结合这样的摄入量,一个十年期间你可能宛如咀嚼而吞咽了一个救生圈。塑料颗粒不仅在我们的肠道中积累,也传播到肺部、肝脏、血液,甚至是脾脏、胎盘、大脑等器官。
对健康危险的证据令人震惊。已有研究指出,塑料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会增加早产、神经发育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疾病的风险。纳米塑料的破坏性甚至涉及神经元的蛋白纤维,可能导致如帕金森病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热点引擎计划#因此,为了健康和环境的保护,我们须采取行动减少塑料的使用和废弃。塑料在海洋中的充斥已达到可怕的年均8至10万吨,这些塑料在海洋中的生命期远远超过了人类,有可能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会降解。对此,我们个人能够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改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和水杯,尽量避免外卖食品的消费,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支持环保组织,清洁河流和海滩的塑料垃圾,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的接触,如避免使用塑料盛放热食,不在塑料容器内加热食物。塑料的确带给我们便携和便利,但它同时也护卫着一系列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通过上述举措和不断的研究、教育,我们可以减少这一风险,确保未来排除塑料带来的隐而不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