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时节,我们总能听到树梢上的蝉鸣,甚至很多身处闹市中心的人,只要楼下有几棵树和一片池塘,也能听到蝉声。
在俗话里,我们又把蝉叫做“知了、知了猴”之类。但您知道吗,蝉同时也是一味中药。
当然,在中医药里,入药的蝉并不是我们听到的、不停在叫唤的蝉,而是它的“衣服”,中医将其称为“蝉衣”,或者“蝉蜕”。
从蝉蜕的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这层入药的蝉衣,就是蝉身上“蜕”下来的。
那么,蝉蜕到底有哪些功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一下。
说到蝉蜕,在传统中医里是一味相当常用的中药,被归纳为“疏散风热”之品。历代本草家认为,它性味甘寒,能入肝肺二经,主要就是能疏散风热。一般收集回来后清洗干净泥沙,晒干后生用入药。
从它的生物学属性来说,它属于蝉科昆虫类,是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完整的蝉蜕完全就是一只蝉的外形,只是中空而稍微弯曲,表面黄棕色,半透明而有光泽,甚至连那些触角和茸毛都具备,无臭无味,容易破碎。
现代科学发现,蝉蜕的主要成分有:角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这些物质有一定的抗惊厥、镇静、解热等作用。
综合历代先贤对蝉蜕的使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点:
1、疏散风热:
不管历代本草的演变,蝉蜕基本都保持在疏散风热一类里不变,所以,它最常用于一些风热外感、咽痛喑哑之证,这是由于蝉蜕善于疏散肺经的风热之邪,同时还能宣肺开音所决定的。
所以在古代医家手里,外感风热之邪,或者温病初起,只要有头痛发热等表现,蝉蜕基本就会被用上。同时,一些风热郁肺,发热咽痛、声音嘶哑也可以配伍使用。
2、透疹止痒:
有古代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各种具有传染性的“疹”是很常见的,比如风疹、麻疹、水痘之类,初起基本都具备典型的风热证候。
对于疹出不透、风疹瘙痒之证,由于蝉蜕既能疏风,又能止痒,所以几乎成了必备之品,一般常与荆芥穗、防风等配伍,如著名的消风散。
3、明目退翳:
这也是蝉蜕一个常用的功用,但也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点。
通常而言,由于蝉蜕能疏散肝经风热,所以适宜于风热上攻引起的目赤肿痛,或者眼睛翳膜,常与菊花配伍,如蝉花散。
但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本草新编》里说:
蝉蜕,去目内翳膜、并侵睛肉。小儿痘疮,用之以护目,断不可少之药也……但宜知所以用之。蝉蜕护目者,护痘疮未出之目,非护痘疮已坏之目也。……凡目之翳,可少用之以成功,痘疮之翳,虽多用之亦无益也。
由此可见,蝉蜕确实能明目退翳,但也需要区分病情和病机,不能见到任何翳障就上。
4、祛风止痉:
在古代中医手里,蝉蜕还常被用于一些小儿惊痫、破伤风之证。
这是由于它既能祛散外风,又能平息内风之故,所以可以用于惊风抽搐之证,常和一些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品同用,如全蝎、僵蚕等等。
最后,再简单介绍几个和蝉蜕有关的古方:
1、蝉蜕散:出自《沈氏尊生方》:组成为蝉蜕、薄荷两味,适合感冒风热、皮肤瘙痒等症。
2、蝉花散:出自《证治准绳》,组成为: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木贼、荆芥、川芎、甘草。适合肝经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诸证。
3、小儿夜啼散:古代中医对于小儿夜啼之证,常用蝉水煎加糖,睡前喂服;
总而言之,对近现代中医来说,蝉蜕是一味常用的疏散风热之品,但它在眼科方面的运用,其实也是比较广的,只是需要我们更好地去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