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天使初印象全面解读新生宝宝生理现象这
TUhjnbcbe - 2023/8/27 21:20:00

新生宝宝脱离母体后,会有很多特有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一些初为人父人母的新爸爸新妈妈如果没有做足功课,会以为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宝宝患上了某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所以新爸爸新妈妈对新生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要有所了解、辨别,这样才不会白担心一场。

1、刚出生的健康宝宝是什么模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宝宝的诞生会带来许多的欢乐,但是初为人父人母的新爸爸新妈妈,千万别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宝宝想象成婴儿用品广告里那些白白净净的婴儿模样。刚出生的宝宝其实并不怎么好看。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都会是一副皱巴巴的模样,他们有着大肚皮、小短腿、小短手和短脖子顶着的大脑袋。

◎新生宝宝的头部

新生宝宝的头相对比较大,有的宝宝出生时就有浓密的头发,有的宝宝则是光秃秃的,这与体质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新生宝宝的头颅由4块尚未融合的头骨组成,这些颅骨可以相互运动,在分娩的时候,宝宝的头颅会受到阴道壁的挤压,而这4块可以相互滑动的骨头能够保证宝宝顺利地穿过产道。在这过程中宝宝的头颅可能会被拉长或是有些畸形,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影响大脑的发育。有些宝宝的头部可能还会出现淤血或肿胀,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后便会逐渐消失。

新生宝宝头顶有个柔软的部位,也就是颅骨尚未愈合的地方,称为囟门。颅骨要到宝宝2岁左右才会完全闭合,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挤压宝宝的囟门。

◎新生宝宝的眼睛

宝宝在出生时脑部会受到挤压,导致眼睛浮肿,可能无法立即睁眼,眼睑稍显肿胀,几天内会自动消退。挤压力同时还会破坏宝宝眼睛内的毛细血管,眼白处可能会出现一些三角形的红色小点,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须治疗,几周后会自动消失。

有些宝宝的眼睛会出现*色的分泌物,黏得眼睛睁不开。虽然这种情况十分常见,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一天,医院就诊,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引起如耳部感染等其他病症的发生。

◎新生宝宝的皮肤

新生宝宝的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白色油腻的胎脂,这是一种天然护肤脂,可以防止新生宝宝皮肤缺水。新生宝宝在出生后头几天会出现皮肤干燥现象,尤其是手、脚部位,这是皮肤从含水的子宫内环境到较干燥的外环境的正常反应,这种情况会持续几天,会在数日后消退。

新生宝宝的皮肤还可能会出现大片的斑点,这是由于新生宝宝体内的血管尚未稳定。有色人种的宝宝在出生时皮肤颜色较浅,但随着体内黑色素的产生,皮肤颜色会逐渐变深,当宝宝6个月大的时候,皮肤颜色才算稳定下来。

大部分新生宝宝的屁股上会有青色色素斑,边缘清楚,压后不褪色,俗称胎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有时背上也会有,这是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而成,不需治疗,一般到3~5岁会自然消失。

◎新生宝宝的生殖器

宝宝出生后,女宝宝的外生殖器可看到大小阴唇;男宝宝的外生殖器几乎都是包茎,无需将包皮回拉,触摸阴囊会感到阴囊内有两颗丸状物即是睾丸。

很多新生宝宝,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里会出现生殖器肿大的现象,有的甚至会胸部肿大。这是由于分娩前,母体分泌的激素大量增加,而一部分激素进入了宝宝的血管里所致。男宝宝吸收了激素会导致阴囊肿胀和胸部肿大,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女宝宝则有可能出现外阴或阴蒂肿大的现象,甚至短时间内出现类似月经周期样的出血。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会逐渐消退。

◎新生宝宝的脐带

新生宝宝胸部成圆锥形,腹部有点像青蛙那样随呼吸一鼓一鼓的,腹中央有脐带断端。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用钳子夹紧脐带,然后剪断,仅保留很短的一段。这一小段脐带会在24小时内变干变黑,大约7天后会自行脱落。

2、新生宝宝的健康标准和测量指标

健康的新生宝宝出生后即能自己独立呼吸,发出高亢、响亮的哭声,小手、小脚有力地摆动,能自己摄取营养。新生宝宝是否健康,具体可以通过测量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判断。

健康婴儿的标志:肌肤红润、富于弹性、哭声响亮、手脚活动自如。

剖宫产的宝宝模样比自然分娩的看起来要好很多,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如果你是自然分娩,那么请不要为宝宝尖尖或扁扁的头担心,这是正常的,过上一两天宝宝的头就会变圆啦。

宝宝的头顶有一块摸上去软软的地方,这叫囟门。在分娩的过程中,它可以让宝宝的头在产道中压缩。如果你发现宝宝的生殖器或者胸部肿胀,这也是正常的,出生前宝宝从你身上获得的大量雌激素才会这样呢。

宝宝的身上长满胎毛,在长出身体脂肪后就会脱落。通常来说,初生宝宝都会有头发,但有些宝宝出生时没有头发的,不用担心,过几个月你的宝宝就会拥有满头秀发了,这样洗头会更容易呢。

.刚出生的健康宝宝体重是多少?

新生宝宝的正常体重一般为~克,体重过低的新生宝宝属于未成熟儿,过重的宝宝则属于巨大儿。

.刚出生的健康宝宝身长是多少?

新生宝宝身高等于或大于45厘米即为正常。

.刚出生的健康宝宝头围是多少?

新生宝宝的正常头围在30.4~37.9厘米之间。

3.宝宝的呼吸有什么特征?

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内就开始第1次呼吸了。因为期肋间肌尚薄弱,主要依靠膈肌呼吸,因此,宝宝们的呼吸方法均以腹式呼吸为主。

注意:不要把小儿的腹部束缚得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数一数呼吸频次,监测异常

健康的新生宝宝降生后先啼哭数声,之后开始用肺呼吸,呼吸平稳、有规律,出生前2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5~45次,由于其身体的呼吸中枢还没有发育健全,所以会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律,或呼吸深浅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现象。入睡后此现象更为明显,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有时新生宝宝的呼吸一阵快一阵慢,甚至有稍稍停顿的现象。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不正常,要观察一下宝宝的具体表现,判断宝宝是否存在特殊情况,因为新生宝宝的呼吸可能受多种情况影响,如哭闹、活动时呼吸会加快,可达每分钟80次左右。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60次需警惕,可能患有肺炎,应该及时找医生检查。

3、宝宝的脉搏有什么特征?

通常来说,脉搏跳动的快慢与年龄、性别有关,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另外,女性脉搏比男性脉搏快,当脉搏数值超过正常值,及时就医检查。

(1)宝宝安静状态脉搏正常值

宝宝在吃奶、发热、活动、哭闹或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由于新陈代谢增加而使脉搏数在正常值内适当增加,休息和睡眠时在脉搏数在正常值内减慢10~20次。

以上脉搏正常值非绝对数值。两个年龄相仿的宝宝,因平时活动量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脉搏次数。

宝宝在睡眠中时,脉搏数受呼吸影响会出现轻微的节律不齐,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宝宝脉搏正确测试方法

(1)选择最方便的部位:

测量脉搏经常选择身体浅表的大动脉,最方便、最容易摸到的是手腕掌侧面大拇指侧的桡动脉。其次,也可以摸索颈部两侧的颈动脉。

(2)采取正确的手法:

测量脉搏时,爸爸妈妈用手指轻轻托住宝宝的腕关节,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宝宝掌面腕部皮肤的横纹下偏拇指侧部位,正常的脉搏跳动,节律整齐,力量均匀,手指有弹性感。

4、宝宝的体温特征有哪些?

健康的新生宝宝刚刚出生时体温在37℃~37.5℃之间,之后体温维持在36℃~37.5℃。

新生儿(28天内)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弱,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气温高、包裹太多等都可以影响新生儿的体温。正常新生儿的基础体温是37℃~37.5℃,一般情况下,当宝宝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可认为是宝宝发热了。其中,体温波动于38℃左右是低热,体温在39℃以上是高热。一般3月龄以下宝宝发烧,建议及时就医。

宝宝测量体温的3种方法

(1)腋下测温方法

解松婴儿衣服露出腋窝,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央,将同侧手臂靠躯干挟紧体温表,将其固定,持续测温5分钟,所测得温度一般比口表所测略低。

(2)颈部测温方法

即将体温表水银端横放于颈部皮肤皱褶处,调整头部位子,挟住固定体温表,至少测试5分钟,能测10分钟更好。颈部测温不易固定,受气温高低影响也较大,准确性比腋下测温更差。所测温度较低,较口表低0.5℃~0.7℃,寒冷季节更低。

(3)肛门内测温方法

先用酒精棉球消*肛表水银端,再抹上少许食用油(煮沸后冷却),加以润滑,缓缓插入婴儿肛门约3厘米,持续测温3分钟,所测体温正常值37.5℃左右,冬季体温不足的新生儿肛表体温可在36℃左右。肛门测温较皮肤测温为合适,但方法较麻烦,常引起小孩哭吵,不过必要时还得用肛门内测温。

注意事项

TIPS1:一般小朋友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要确实记录宝宝体温,可选择宝宝每日起床后、洗澡前或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3次,必要时可加量。

TIPS2: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差,患病时不一定发热,故体温不高无发热,不一定表示婴儿没有病,有异常表现如无故哭吵,不吃不哭,呕吐腹泻,脸色苍白、发青等,医院诊治。

TIPS3:若宝宝有发热现象,爸爸妈妈在就医前,务必正确记录宝宝的发热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热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以提供医师病情判断参考。

TIPS4:新生儿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故禁止用口表给新生儿测体温。

宝宝体温偏高时建议采取的措施

(1)改变环境

将宝宝置于空气流通的阴凉处,适当减少衣服和盖被,注意不宜将宝宝紧紧抱在大人怀中,以免体内热量不易散发。如夏天将宝宝置于空旷凉爽的房间内,也有利于宝宝的热度下降。

(2)头部湿毛巾冷敷

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或用温热毛巾擦拭宝宝四肢,帮助其降温退热。

(3)温水浴、盆浴

水温应低于宝宝体温2℃~3℃,亦可在温水中加几滴风油精,并让宝宝身体浸泡在水中10~15分钟,如因条件受限不能给宝宝泡浴,则可用温热的湿毛巾给宝宝反复擦洗全身10~15分钟。

(4)反复多次给宝宝喂水,尽量让宝宝卧床休息

对发热的宝宝采取上述退热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其他情况,如有没有咳嗽、精神状况好不好等,温度过高或温度一直不退,医院就诊。

5、宝宝的大便有哪些特征?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刚生下来的宝宝,出生后6~12小时,会拉出墨绿色便便,这就叫“胎便”。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其主要由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分泌物等组成。早产儿排泄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宝宝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绿色

待宝宝胎便排净后,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是呈*绿色的。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会呈现这种现象,然后逐渐进入*色的正常阶段。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过渡,此过渡期大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母乳与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硬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色;一般母乳喂养宝的“金*便”带有少许酸味且没有泡沫。大便的频次也较为弹性,少则2-4次,多则5-8次,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解便次数会逐渐减少。相较于食用配方粉的宝宝,母乳喂养宝大便较稀,次数较多,这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宝宝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就不要担忧。

配方奶变身土*色的硬膏便: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或者也可想象成牙膏。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或金*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排便1-2次是比较正常的频次。

TIPS

奶瓣是指宝宝大便中白色颗粒物或瓣状物,大多由宝宝消化不良引起。这种情况下关键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只要宝宝精神佳、吃奶香、睡眠好、体重增长理想,可以不必担心,但应当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大便,如水样便、蛋花样便等,就可能是宝宝病了,要及时就医。

1、酸味泡沫便

这样的便便格外偏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的酸味。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对米糊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

2臭鸡蛋便

我们都知道,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如果宝宝的便便让你闻起来很像个臭鸡蛋,则明显是宝宝的蛋白质摄入过量,或对蛋白质消化不良。此时爸妈应注意是否配奶浓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如已给孩子添加蛋*、鱼肉等辅食,则可考虑适量减少添加此类辅食

3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色,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

6、宝宝的排尿有哪些特征?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在出生时膀胱中已经有少量尿液,所以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会排尿,少数延迟到第2天排尿。但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没有排尿,应引起注意。

宝宝每天的尿量随着年龄增加而不同,出生0~5天为每天4~6次;6~10天为每天20~25次,甚至高达30~40次;6个月~1岁为每天15~16次。

1.尿量减少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尿量明显减少了,应该马上分析原因。越小的宝宝其尿的浓度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如果是因为饮水不足引起的,妈妈不必紧张,只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为宝宝发生呕吐或腹泻引起的,可能是体内水分大量排出体外,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2.排尿过频

如果宝宝排尿次数超出正常标准,过于频繁,妈妈要观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时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担心。若排尿频繁,同时尿量却没有增加,则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应及时带宝宝去咨询医生。

3.尿液发红

新生儿的尿液呈透明的淡*色,可是有的宝宝排出的尿会呈现出混浊的红褐色,甚至会有血尿。看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这是因为宝宝尿液中的尿酸盐结晶所致,不用做其他的特殊护理,一般3天左右宝宝就会自动痊愈了。

如果宝宝因为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维生素B、*连素等药物,也可能会使宝宝的尿液颜色呈橘红色。

如果宝宝持续血尿超过3天以上,则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4.尿液发*

宝宝尿液颜色的深浅与饮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关。如果宝宝饮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会偏多,且尿色浅而透明;如果宝宝饮水少,出汗多或正在发热,那么尿量就会减少,颜色也会变成深*色,并且气味较大。

如果宝宝尿色发*,皮肤、白眼球等处也发*,则有可能是新生儿*疸所致,需要找医生确诊。

5.尿液变白

宝宝尿液发白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尿液中往往会有白色沉淀。这通常是宝宝尿液中的尿酸盐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盐结晶,如果在尿液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结晶就会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复清澈透明。

如果宝宝不仅尿色发白,而且尿液浑浊或有特殊的臊臭气味,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时哭啼这些现象,则很有可能宝宝是泌尿系感染形成脓尿了,这时应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7、宝宝皮肤有哪些特点?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孕周不同皮肤外观不尽相同。早产儿的皮肤较薄,有点透明的感觉,覆盖着一层细软的绒毛——胎毛。他们身上可能还会有一层白色的奶酪状物质—胎脂,可以保护羊水中宝宝的敏感皮肤。越在孕周后期出生的宝宝身上的胎毛和胎脂就会越少。宝宝出生后几天,通常都会有蜕皮现象。

宝宝出生时肤色都比较浅,通常是粉红色,清晰可见血管。宝宝真正的肤色会在第1年逐渐显示出来。30%~40%的宝宝出生时会有粟粒疹,长在脸上,看上去像小粉刺的白色或*色小点点,粟粒疹通常会在3~4周自行消失。

如果你的宝宝皮肤在出生后23天左右肤色泛*,这可能是*疸现象,一半以上的新生宝宝都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足月出生的宝宝*疸会在1周内减退,早产儿持续时间会更长一点。

1.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现象

新生儿出生2周左右时会出现脱皮现象。一夜之间,宝宝原来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紧接着就开始脱皮,好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这是新生儿皮肤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的新陈代谢现象。出生时附着在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的现象,此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2.新生儿的皮肤变色

刚出生的宝宝,变动体位时皮肤颜色就会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是医学上所说的皮肤变色。皮肤变色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身和下身不同色。有些新生儿上半身是苍白色,下半身是红色,这是因为宝宝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原因。

(2)左侧和右侧不同色。有的新生儿左侧卧位时,右侧上部肤色呈苍白色,左侧下部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变换体位,肤色又变换过来。

(3)手或脚肤色变蓝。有的新生儿的手或脚会出现变蓝的现象,平躺时最为明显。这种现象同样是血液循环发育不完善所致。

以上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变换体位得到矫正。

3.新生儿的皮肤青紫

新生儿的这种皮肤青紫现象又称为“紫绀”,是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而在皮肤和黏膜上的表现,较易出现于皮肤较薄、色素较少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尖、鼻尖及耳垂等,发绀既可由肺部疾病换气不足引起,也是许多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症状,并且还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某些血液病。

一经宝宝皮肤发现青紫的现象,应及早吸氧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尽快使青紫消除。

4.新生儿的皮肤红斑

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会伴有不适感,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新生儿红斑是一种良性的新生儿期的生理现象,爸爸妈妈无须过分担忧,通过加强观察,重视护理,一般5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1周。

5.新生儿的各种胎痣

新生儿出生后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记都无所谓,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8、宝宝的先天反射活动有哪些?

正常的新生宝宝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暂时的原始的神经反射行为,这些反射行为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本能,能够正常的新生宝宝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暂时的原始的神经反射行为,这些反射行为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本能,能够反映宝宝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逐步成熟,这些原始神经反射行为分别会在宝宝出生后2~6个月内逐渐消失。如果宝宝出生后未出现这些反射行为,或者这些反射行为消失过迟,往往提示宝宝可能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颅内出血等。

◎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是宝宝先天具有的无条件反射行为之一。将乳头或手指放在新生宝宝两唇之间或口内,宝宝会立即出现有力的吮吸动作。该反射行为正常在宝宝出生后4个月左右时消失,逐渐被主动进食动作取代。

◎觅食反射

新生宝宝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反射行为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用手指或乳头轻触新生宝宝的口角或面颊部,宝宝就会将头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并伴有张嘴和吮吸动作。这个重要的反射,能使宝宝找到和吃到食物。该反射正常在宝宝出生后3~4个月时消失。

◎握持反射

将手指或笔杆触及新生宝宝手心时,宝宝马上将其握紧,并且不放开,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宝宝的体重,如果借此将宝宝提升在空中可停留几秒钟。该反射正常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时消失,以自主抓握取代。

◎拥抱反射

当突然改变宝宝的姿势时,或者当宝宝听见大的声音时,会出现两上肢向两侧外展伸直,手指张开,两下肢伸直的现象,然后两上肢向胸前屈曲内收,呈拥抱状姿势,有时伴有啼哭。该反射正常在宝宝出生后4~5个月时消失。

◎踏步反射

当新生宝宝被竖着抱起,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时,他会做出踏步或迈步的动作。该反射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正常在出生后6~10周时消失。

◎交叉伸腿反射

将宝宝平放仰卧,用手按住一条腿的膝关节,使其伸直,然后刺激该侧足底,另一条腿会先屈曲然后伸直并内收,内收动作强烈时可将此腿放在按住的腿上。该反射正常在宝宝出生后2个月时消失。

◎惊跳反射

双手托住新生宝宝,让宝宝的脸朝上,然后迅速下降,宝宝会伸直双臂,然后缩回,紧贴在胸前,握紧拳头。该反射在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表现明显,4个月时消失。

◎躯干弯曲反射

让宝宝俯卧在检查者的手上,检查者用另一只手在宝宝背部中线外一厘米处的脊柱旁线,由肩部延伸至臀部滑动刺激,宝宝躯干会弯向刺激一侧,肩部与骨盆向同一方向移动。该反射正常在宝宝出生2个月后消失。

9、为什么宝宝的头不能随意抚摸?

在新生儿期,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头部发育,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存在缝隙,并在头的顶部和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所以不能随意抚摸、按压新生儿的头,否则有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塑造完美头型

1.枕头材质不能过硬

不要使用材质太硬的枕头,如绿豆枕、砂枕,否则宝宝的头部容易变形。

2.不要固定一个姿势

想要宝宝的头型完美,就要经常为他(她)翻身,改变一下睡姿。

3.用光线调整宝宝睡姿

宝宝喜欢光线,如果他(她)习惯向某一边睡,可以在另一侧用光吸引他(她)。

4.避免宝宝耳轮变形

当宝宝左右侧躺时,应避免他(她)的耳轮被挤压变形。

5.斜颈现象及时就医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它会影响宝宝脸部形状发育,如有斜颈现象,应及时就医。

6.及时检查“特异”头型

如有“特异”头型,医院检查。

7.避免宝宝脑部受伤

如宝宝玩耍时,一定要留意宝宝的行动,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宝宝的头部。

10、宝宝太胖好不好?

长期以来,爸爸妈妈都以宝宝白白胖胖为健康,事实上,宝宝太胖并不好。肥胖的宝宝比正常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要晚一些,而且容易患扁平足、髋内翻及膝外翻或内翻等。

研究发现,婴儿时期肥胖与成年后的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爸爸妈妈们应重视宝宝的肥胖问题,并及早预防。如果你们家宝宝已经列入了胖娃娃的行列,建议爸爸妈妈们多帮助宝宝运动,让宝宝学会玩耍,平时多饮用白开水,这样可以促进体液循环,刺激消化,如果这些能坚持下来,宝宝的体重就会得到控制。

11、为什么宝宝怕冷?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很稚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当环境的温度超过宝宝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所以宝宝会怕冷。

怕冷的具体原因:

(1)宝宝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面积大,容易散热。

(2)宝宝皮下脂肪薄,容易丢失热量。

(3)宝宝体态姿势特殊,裸露面积大,散热量增加。

居室温度保持在20℃~22℃。多吃含铁食物和红色肉类。适当给宝宝添衣减衣。

12、宝宝口唇发紫是不是有病?

宝宝口唇出现青紫,可能与新生宝宝的血红蛋白过高有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1周后会渐渐消退。

如果长时间发紫,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青紫,最好及时就医确诊。宝宝病理性发紫最常见的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爸爸妈妈医院心内科做一个心脏彩超确认。该疾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宝宝经常性的烦躁不安、吮奶无力、呼吸急促;哭闹和活动时容易出现气喘、口唇青紫等。

受凉也可能导致宝宝口唇发紫,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宝宝的保暖,此外,最好将居室温度控制在28℃~30℃,这样能避免宝宝嘴唇发紫现象的出现。

13、宝宝的胃是怎样的?

宝宝的胃呈水平状,肌层发育差,贲门发育差、较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发达,胃容量小(初生时30~35毫升,2周时60~70毫升,一个月时90~毫升),所以容易发生吐奶。

宝宝的胃解脂酶含量较低,胃酸酸度较低,使得消化功能比较弱,只能消化乳类。人乳中含有解脂酶,宝宝容易消化吸收,而牛乳中缺乏,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很多妈妈会担心宝宝喝的奶不够,其实妈妈们只要在宝宝饿的时候开始哺乳,宝宝吃饱了,自然就会松开嘴巴,也不会饿到。

14、宝宝为什么爱睡觉?

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之前,睡觉是主要任务,除了喂奶、换尿布和洗澡外,基本上有16~20小时都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间充足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非常关键,因为在睡眠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是平常的3倍。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留给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哦!

15、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

◎生理性脱发、发稀

有些新生宝宝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脱发,即原本浓密黑亮的头发,逐渐变得绵细、色淡、稀疏。这种生理性脱发、发稀,大多与遗传有关,是属于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会逐渐恢复正常。

◎上皮珠和吸奶垫

有的新生宝宝口腔内牙床上,会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珠,这种小珠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上皮珠是细胞脱落后堆积而成的,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数月内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另外,新生宝宝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在医学上称为吸奶垫,俗称“螳螂嘴”,这也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能帮助宝宝加大吸吮力度,不需要处理,会逐渐自行消失。

◎面部出现怪相

新生宝宝有时会出现一些令妈妈难以理解的怪表情,如皱眉、咧嘴、空吮吸、噘嘴、吸鼻等,有的新妈妈没有经验,认为宝宝“有问题”,出现某种疾病。其实这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与疾病无关。不过,宝宝长时间重复出现一种表情动作或频繁地做怪表情,则应该及时看医生,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下颌或肢体抖动

有的新生宝宝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的现象,新妈妈常常误认为这是“抽风”,其实这是一种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新生宝宝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刺激还缺乏定向力,不能分辨出刺激的来源,容易做出泛化反应。当宝宝听到外来的声响或触碰时,往往会全身抖动,包括下颌、肢体抖动,而不是局部做出反应。

◎使劲憋气

有些新生宝宝总是使劲憋气,尤其是快睡醒时,有时憋得满脸通红,新妈妈不知原因,以为是宝宝哪里不舒服了。其实,这是新生宝宝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宝宝憋红脸其实是在伸懒腰,是活动筋骨的一种运动,妈妈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把宝宝紧紧抱住阻止宝宝使劲。新生宝宝也有感知觉

有些人以为刚出生的宝宝是无能、被动的个体,只知道吃和睡,其实不然,宝宝从一降生开始已经具备了感知和认识外界的能力,他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出各种滋味。

新生宝宝也有感知觉

◎新生宝宝的视觉

宝宝刚生下来对光线就很敏感,2~4周即能两眼凝视光源,能追随物体移动视线。但新生宝宝不能把头与眼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当头被动转向另一侧时,眼不能随头同时转动,动作会相对慢一些。

新生宝宝的视力较差,不能对焦,最远只能看清20~25厘米的距离,随着宝宝眼部肌肉的不断增强,视觉会得到慢慢的调整,通常一个月左右宝宝便能逐渐看清东西。新生宝宝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对红色和白色能够区分,并随之移动双眼。区分,并随之移动双眼。

◎新生宝宝的听觉

新生宝宝是能听到声音的,只是听力比较弱,在出生后3~7天开始出现明显的听觉。当用一个带声响的玩具在新生宝宝耳边轻轻摇动时,宝宝会以某种方式,比如动一动身体、皱一皱眉头或是稍微转动一下头来表示他听到了声音。

新生宝宝不仅能听见声音,而且对声音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特别喜欢听柔和、缓慢的声音,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急躁,甚至哭闹。

◎新生宝宝的味觉

新生宝宝不仅有味觉,而且味觉的敏感度比成人更高,味觉是新生宝宝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味蕾在宝宝还是胎儿时就已初步成熟,因此,宝宝一出生味觉就相当敏锐,能够辨别不同的味道,而且对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有偏好,明显更偏爱甜味。

◎新生宝宝的嗅觉

刚刚出生的宝宝嗅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对浓烈的气味反应强烈,甚至对不同的气味会有不同的反应。让新生宝宝闻两种不同气味,当多次闻同一种气味使其身体及呼吸反应变化减弱后,再闻另一种气味,这时宝宝的反应又会强烈起来。这说明宝宝已经觉察出两种气味不同。

◎新生宝宝的触觉

新生宝宝的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会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如果妈妈把手放在哭着的新生宝宝腹部,或者轻轻握住他的双手,常常可以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参考文献:[1]陈升平.产后42天,月子护理与新生儿养护全知道M]..[2张卫社.月子.月子餐.新生儿护理大百科M]..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使初印象全面解读新生宝宝生理现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