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7·04”疫情发生以来
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
他们坚守岗位
舍小家为大家
面对汹涌的疫情,字新云夫妇坚守“警察蓝”和“天使白”的职责使命,他们期待,这场战“疫”能尽快结束,能早日一家团圆。图源德宏团结报
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下
辛勤挥洒汗水
00:2030多度高温下芒市援瑞医护人员段生解脱下防护服时,浑身湿透,汗水淌了一地。视频:德宏团结报
他们每天工作时
一个动作要重复数百次
7月5日,防疫人员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他们是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
白衣天使
抱薪者须获温暖,奉献者应被铭记。
云报客户端征集了六篇来自瑞丽抗疫一线的抗疫手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我在瑞丽战疫情”系列报道,你将在这里读到惊心动魄的“母婴安全保卫战”,也将更了解流调人员、清洁组、ICU各部门在抗疫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务工作者
向疫情一线“逆行”的背后
感动人心的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开启
NO.1
[我在瑞丽战疫情①]
我们的誓言是: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当前云南省瑞丽市新冠疫情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医院是医院之一,来自昆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对口援助专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疗单位的共产*员医护人员名,在抗疫决心书上签名,誓言:众志成城,坚守一线,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NO.2
[我在瑞丽战疫情②]
与时间赛跑!打响一场“母婴安全保卫战”
年7月,云南省、州、县三级迅速集结医疗力量投入边境小城瑞丽,一批批奔赴而来的医疗先锋队联合瑞丽市防疫医护人员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蔓延。而在此次医疗救治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医疗专班——孕产妇专班,为守护特殊病例的母婴安全贡献了满满的“安全感”。
7月9日凌晨1点,瑞丽市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新冠病人,患者是一名来自畹町的初产妇,29岁,自然受孕异卵三胎,入院时刚满妊娠28周,病痛、远离家人照护的担忧和被隔离的焦虑深深困扰着这位准妈妈。根据以往救治经验,妊娠晚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极易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确保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危急时刻,根据国家医疗专家组建议,在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的统筹部署下,医院领导小组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由呼吸科、产科、新生儿科、ICU组成的孕产妇多学科联合诊疗专班。专班由昆明医院呼吸科、产科、新生儿科等科室的专家主任领衔,医院、医院、医院、陇川、医院纷纷增派医护人员驰援。
7月10日至11日,专班人员到位后,专业相关设备、仪器和药物也连夜紧急从医院调拨,相关新生儿病房的消*以及设备、仪器的调试等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专班组先针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评估制定了缜密的诊疗计划,再针对早产的预防和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监测、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
同时,考虑到医院,专班组织了数次新生儿团队磨合演练,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转运、NICU救治等。专班还建立了专家早晚查房的工作制度,实现内科和产科医生24小时驻院、助产士24小时驻守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通过多学科讨论、联合查房、动态评估、量身定制诊疗方案的工作机制,对三胞胎新冠患者的每一丝病情变化严防死守、积极处置。
7月12日至16日,患者在经历了数天高热、咯血、早产先兆等等惊*一幕后,从新冠肺炎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患者,最终症状缓解,延长胎龄3周,目前胎儿宫内状况良好,核酸转阴,孕产妇专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三胞胎早产儿的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20天的“母婴安全保卫战”中,有为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甘愿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身先士卒为孕妇听诊心肺的医疗专家;有为患者洗衣、擦身、喂饭、洗澡、梳头、给她暖心安慰和鼓励的护士姐姐;有在幕后做出的大量协调工作的省州市各级医务工作者、后勤人员……康复之际,孕产妇患者深情地对参与她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说道:“谢谢大家!我希望你们下次来瑞丽,不是帮我们抗疫,而是来参加德宏的泼水节!”
目前,孕产妇专班一共承担了瑞丽市医院多名新冠孕产妇的治疗和产前评估工作,其中已有部分孕妇达到出院标准,即将进入康复阶段。专班成员们表示,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儿充满了期待和祝福,希望宝宝们能平安降生。下一步,专班组将继续怀揣着信心和勇气,团结协作、冲锋在前、绝不松懈,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抗疫一线做好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工作。
NO.3
[我在瑞丽战疫情③]
26岁姑娘成了瑞丽防疫一线“钉子户”
“我们把防护服脱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千万不能先脱手套,手不能直接触碰防护服外面……”7月30日上午,在医院感控科办公室内,小尹又开始了新一轮对工作人员的感控培训。望着小尹穿脱防护服熟练又仔细的瘦小身影,大家都想不到,小尹已经在瑞丽“战疫”一线奋战了多个日夜,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感控一线“钉子户”。
今年26岁的小尹参加工作三年多了,家乡在瑞丽相邻的梁河县,是瑞丽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临床护士。今年3月末,因为有过边境防疫工作经验,又恰巧进修过感控培训,小尹便被抽调到了瑞丽市医院医院。
医院的医护人手准备不足,小尹被安排到病区进行护理工作,她和另一名护士组成一个小组,一天需要在病房负责照顾4、50名病人。随着各地驰援的医护人员逐渐增多,小尹又转战到感染管理控制科,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参与了科室感控督导、全员培训、数据报表、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等等工作,各项秩序即将走向正轨。转眼到了7月初,还没等小尹喘口气,瑞丽市疫情防控工作又进入紧急时刻,小尹来不及休息,无缝衔接地投入了下一场战斗。工作量大时,小尹要从早上7点忙到夜里12点才能回去休息。
医院收治的都是中、重症病人,医护人员常常需要面对病情复杂严重的病例,救治护理难度大,感控要求也更加严格。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既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也是感控科的重要任务,一直长期坚守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也可想而知。面对“钉子户”这个称呼,小尹没有特别的感觉:“就是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没有想太多,就是想把工作做好。”
“有时候看到经过自己的培训,一些来支援的医护人员的感控技能得到巩固提升,一些患者也掌握了科学的洗手方法,我也觉得挺高兴的。”腼腆的小尹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瑞丽的特殊地理环境,医院有时会收治来自缅甸的病人,小尹记得,有一次她要教一个缅甸的患者七步洗手法,在小尹耐心的一遍遍示范下,看到患者终于学会了七步洗手法的那一刻,她觉得特别欣慰,“病人的配合和感谢,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小尹的眼神里透着几分坚定。
从3月31日进驻医院以来,虽然至今没有回家过,但是小尹并医院奋战的事告诉家人。“父母只知医院工作,但是不知道我医院,我没告诉他们,也怕他们担心。”提到现在最大的愿望,小尹说道:“如果可以,希望疫情彻底好转后,我能回家去看看家人。”
目前,小尹接到通知,根据省州市指挥部统筹安排,像小尹这样的一线抗疫人员即将进行调整轮换,再过几天她就可以从医院撤离回到原单位。小尹表示,只要日后医院还有需要,她会义不容辞地回来继续战斗。据了解,在瑞丽“战疫”一线,像小尹这样的“钉子户”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勇敢坚强的白衣天使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坚守在一线边境,才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了牢固的防疫钢铁城墙。
NO.4
[我在瑞丽战疫情④]
ICU病区为瑞丽构筑医疗救治有力防线
如果说在瑞丽市各项医疗救治工作统筹中,医院是作为新冠肺炎普通型、重症患者定点收治的“中枢”而存在,那么其中的重症ICU病区就是给“中枢”注射的最重要的一剂“强心剂”。
强力支援临危接管
由于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危重症患者开始出现和增多,紧急救治措施缺乏,迫切需要专业重症医疗团队的进驻。危急时刻,7月16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紧急抽调省级医疗救治队伍支援,以昆医大附一院重症医学科急诊ICU主任医师李波为组长的重症医护团队连夜赶赴瑞丽,整建制接管了医院ICU病区。
面对彼此毫不熟悉的医护人员和完全陌生的病区环境,组建一只能立即投入新冠肺炎重症医疗战斗的队伍的难题摆在面前。在多方协调帮助下,担任医院ICU病区主任的李波医师负责指挥,立即将来自昆医大附一院、德宏州、大理州、保山市的13名医师和33名护士进行最优化配置,组合成一支能快速适应新冠肺炎ICU繁重工作的硬核队伍。
上战场打硬仗
令李波没有想到的是,还没到达瑞丽,就已经有病人在等着他了。15日夜间,有一名普通型患者有转为重症的迹象,到了全面接管ICU病区的16号,该病人已经转为危重症,情况刻不容缓!李波团队刚到瑞丽就马上投入到救治当中,“可以说这名患者是目前国内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但是经过我们的治疗,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恢复期。”李波说。
队伍组建到位后,所有医护人员立即投入战斗,对科室布局、整体构架、设备调试,医疗物资配置、药品储备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了解、梳理和归置。团队积极与国家来支援的医疗专家组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危重患者实际的情况开展具体诊疗措施,共同讨论、制定、调整了患者的诊疗方案。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治疗也不断升级。7月20日夜间,一名危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氧合无法维持,随即立即给予ECMO支持治疗,在给予全力生命支持后,患者情况逐步稳定。通过不断地磨合实践,整个ICU医护团队的运行逐步走上正轨,后续根据患者情况顺利完成了ECMO管路调整,以及支气管镜吸痰、呼吸机更换、ECMO患者俯卧位等高危的操作,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最终使该危重患者转为新冠肺炎康复期。截至8月1日,ICU共收治14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过不懈努力,已有6名转为普通型。
老带新显成效
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是关键时刻挽救新冠患者生命的“人工膜肺”。ICU病区组建初期,由于基层条件限制,团队中来自州、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此前对ECMO没有任何接触,对其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匮乏,导致ECMO后续管理和监测面临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团队按照强弱搭配、以老带新的原则分配工作岗位,昆医附一院急诊ICU的ECMO团队开始对整个ICU团队进行边救治、边带教,建立学习群和“一老指导一新操作”的模式,对ECMO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点逐步培训,并同时针对ICU氧疗、呼吸机使用、无菌操作等相关知识和操作进行强化培训。
“像ECMO技术,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任何经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还有对病人的一些专业护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ICU病区的成员、医院护士匡建丽由衷地感谢省级专家手把手的指导。
通过近两周的每日考核、严格把关,团队基层医护人员的危重症应急救治操作能力得到提升,ICU病区的工作和监测得到了强力保证。
团结协作守望相助
对于ICU病区的大家来说,度过的每个日夜都是飞快又漫长的。在这里,有年纪大的患者从抗拒到配合治疗,有危在旦夕的的孕妇转危为安,也有同是重症的夫妻相互鼓励坚持……每天,每一位危重患者床旁都有ICU医护人员在值守,高温和防护服的包裹让每个人汗如雨下,翻身、吸痰、查房、患者肺功能评估等工作的每一个动作都比以往更艰难,但每名医护人员都仍然做得谨慎细微、完成得有条不紊,在他们眼里,总能看到一定要疫情战胜的坚定信念。
“经过半个月的适应、磨合和学习,我们的团队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团队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下一步将进行培训和轮训,形成常态化的ICU病区机制。”李波说道,“其实我们重症医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没有重症病人,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NO.5
[我在瑞丽战疫情⑤]
他们是隔离区健康防线的“幕后守卫者”
在云南省医院的抗疫一线,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医疗废物收集组和清洁组。作为每天必须与医疗废物、需清洗的受污工作服面对面“亲密接触”的人,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医院最重要的一道健康防线。值得一提的是,为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医院的医废组和清洁组没有委托给第三方公司,都是由医护人员组成。
在收集医废垃圾的专用箱里,装的满是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换下来的手套、防护服、口罩、核酸采样的棉签甚至还有病人的体液等生活垃圾,危险系数非常大。根据防疫医废处置方案,对确诊或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必须日产日清,这对于承担着定点医疗救治任务的医院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今年26岁的李钰和25岁的李小荣原本就是医院的医生,自今年3月末疫情开始就被分到了一个医废小组,承担着医疗废物的收集整理和装箱工作。上午九点左右,李钰和李小荣开始早班,他们要严格按流程穿好洗手衣和防护服、带好双层手套、穿好雨靴,才能进入病区。首先,他们要用专门的消*液对医护通道进行消*、拖地和桌面擦拭,然后对病区的医疗废物垃圾进行收集、分类、装箱,再通过医废专用电梯将垃圾运到医废暂存点,运到后还须进行一次消*,最后等待医废转运公司统一运输。“每天上班经常是穿上防护服不到40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李钰说。虽然辛苦又危险,但是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到位的个人消*,还是使得他对完成这项工作信心倍增。
同是医院一员的护士张建聪,也是参加过瑞丽两次疫情处置的“老兵”了,她从4月1日开始就在清洁组中的浆洗房工作,医院的污染洗手衣的回收、洗涤、消*、分码、折叠、装箱等。“我们每天需要去每个污染箱中一一查看,把里面的洗手衣收集、打包好装箱抬去清洗。一般一箱能装多套洗手衣,每箱大概40公斤重,我们两个女生一组往返一次需要抬7到8箱,每天最少要抬5次。”张建聪说,“一旦没有及时收走,换下的洗手衣就会堆积成山。”
提到与之前工作内容的差异,另一名浆洗房的护士鲁云芳说:“虽然我们之前都是从事医护工作的,现在在做保洁工作,但是只要能为疫情出一份力,让其他战友能够穿上干净的洗手衣,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除了洗手衣,清洁组同时还要承担医护人员更换的拖鞋等防护用品的回收、清洗、浸泡消*,以及污水处理消*液投放、污水监测、医护人员卫生用品补给等工作。在每天下午6点前,小组成员还需要将污水监测数据上报环保局。清洁组的男同志董宝攀表示,这项工作大部分是体力活,清洁组主要都是女同志,对她们来说承担这项工作会更加辛苦。
“这次战‘疫’,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第一线,我们则是后勤的第一线。”医院感控科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防控细节,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完全闭环,杜绝二次污染。涉疫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对于克服一线人员的恐惧心理、加强巩固科学防护等问题,也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事宜。令人欣慰的是,医废组和清洁组各岗位的人员,没有一人退下火线,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据了解,医废组仅7月份一个月就处理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共公斤,清洁组浆洗房日均清洗消*洗手衣余套。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所有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的成果。只有及时处置涉疫医疗废物、及时清洁受污防护用品,才能免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一线奋战更安心。
NO.6
[我在瑞丽战疫情⑥]
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防控一线的“福尔摩斯”
“7.04”瑞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州县三级疾控迅速集结,立即组织专业队伍奔赴一线。这支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疾控人,他们会近距离接触患者,工作中必须全副武装,就算酷热难耐、危险重重,但他们始终冲锋在抗疫的最前沿,他们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做好个人防护,准备进入疫点开展流调工作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疫情控制的关键,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流调人员也成为了疫情控制的排头兵,也是防控战疫的侦查员,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对病例、对环境的详细调查,缜密分析危险因素,指导迅速采取措施,尽快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防止疫情蔓延。这项工作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也不能忽略任何可疑信息;既不能漏判,也不能错判,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流调人员也被称为防控一线的“福尔摩斯”。
冒雨在疫区开展风险排查工作
现场调查是流调工作的第一步,及时转运患者、管理密接、封控和消杀疫点是关键。现场调查结束后,流调人员必须马不停蹄地整理材料,向病例转运组、密接管理组、环境消杀组等推送相关信息,2小时内完成流调摘要,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队员们常常连续作战,从深夜到白天,又从白天到深夜,他们夜以继日,没有临阵退缩,只有迎难而上。
小组讨论,撰写流调报告
尽管工作任务繁重,流调队员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工作之余,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分享经验,探讨困惑,碰撞思想,在提高流调技能、拓宽流调思路的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分享交流流调经验
这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们勤奋好学、临危不惧;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为疫情防控的流调溯源提供科学依据,不负疾控人的使命,不负人民的期望,用初心和热血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奋勇前行。
面对疫情
医务工作者向疫情一线“逆行”
争分夺秒“与病*赛跑”
致敬医护,感恩医护
支持医护,呵护医护
凝聚起抗疫正能量
共抗疫,守瑞丽!
云报客户端出品
部分内容来自“云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