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中心本刊记者/周群峰摄
1月28日,胡坤城(化名)从医院出院。他成为湖北省首例运用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患者。
现年53岁的胡坤城是*冈市人,在*冈市*州中心集贸市场从事家禽生意已20余年。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州中心集贸市场内有多个摊位,有卖菜的、卖调味品的、卖家禽的等,其中也有几家卖海鲜的。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名气很大。在*冈市,从很多大酒店到*州中心集贸市场,都从那儿进货。”胡坤城说。
据他介绍,去年12月20号左右,平日很少生病的他突然发烧、咳嗽。吃了三天感冒药后,高烧不退,体温一度升至39.3度。随后,医院住院治疗。通过检查,医生发现他肺部有阴影,感染原因不明。1月5日,胡坤城转诊到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1月7日,他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过去。医院对其实施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措施,但病情未见好转。经院方评估,决定对他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
武汉市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如果不及时对胡坤城采取ECMO技术,就会有生命危险。
1月10日,胡坤城的体温降到36度左右,体征也比较稳定。1月12日,通过CT检查,他肺部功能基本恢复,相关指标也都达标。
ECMO是一种用于协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外呼吸循环的急救设备,也常被称之为人工肺或膜肺。其原理是将血液从静脉中抽出,流经膜肺氧合血红蛋白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ECMO既可以作为人工肺将氧合的血液送回静脉,再由心脏泵至全身,也可充当人工心脏,将氧合的血液直接推到动脉体循环。近几年,在肺炎、心衰等急症重症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夏剑解释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受损严重,在人体外安放一个人工膜肺来替代工作,在维持患者正常呼吸的同时,可以让患者肺部得到充分休息。等患者肺部感染开始缓解,能够承担起机体功能时,就可以撤去体外膜肺。
不过,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ECMO技术属于拯救性措施,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这次疫情中,ECMO技术只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是在对患者做了很多尝试都无效的情况下,患者在24小时内可能有生命危险时才用到。”彭志勇说,“目的就是保证患者不会因缺氧死亡,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据夏剑介绍,ECMO技术不能杀灭病*,不是一种治疗手段,只是一种协助治疗手段。该技术在武汉金银潭、同济、医院都可以做,但前提是要对患者的体质等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后才能进行。
夏剑还透露说,目前医院还有一名7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ECMO技术救治。这名患者因年龄偏大,所以评估时格外慎重,因其体质还可以,基础疾病不多,家属愿望也很强烈,就对其采用了这项技术。目前,该患者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有望本周出院。
夏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仍需慢慢恢复。“但他们的肺功能要恢复到完全正常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肺部组织损失是不可逆的,能使他们的肺功能支撑正常活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