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冲在最前线的医护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战士们,你们辛苦了!一定注意安全!平安回来!而现在,对于我们所有其他人,最主要的都是于自身和家人做好防护工作:戴口罩出行,勤洗手,避免出入人多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减衣物,注意饮食清淡而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放松,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杞人忧天。以下内容仅供医学背景人员参与专业讨论,非医学背景人员可从中了解中医人治疗此次肺炎的相关情况。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最好不要随意使用文中的预防方子,可以在询问医生、医学生、有医学背景的人之后,再考虑使用。预防不是治疗,一旦有任何呼吸系统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就是去!医!院!去!医!院!去!医!院!(医院,医院是不接收感冒发热咳嗽患者的,请大家务必了解当地规范)1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温病学家开出新型冠状病*预防处方
中医学《*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许多认识,中医称其为“瘟疫”。“非典”冠状病*即中医所谓的“戾气”、“疫气”具有疫*性质。其感染人体发病相似相互传染,即《*帝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先贤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治疗发热感染类疾病行之有效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达原饮、清营汤、清瘟败*饮等。
既往实践证明,如在年抗击SARS的过程中,中医着力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症候而辨证论治,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防治强调“扶正与祛邪”结合。
名医推荐预防方
北京医院姜良铎教授推荐成人预防用方
适应人群:成年人
中药处方:生*芪9克,北沙参9克,知母9克,连翘12克,苍术9克,桔梗6克。
草药水煎服或将“全成分”配方颗粒混合,加热水溶化冲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可预防服用3~5天。孕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温病学家谷晓红教授推荐儿童青少年预防用方
适应人群:青少年儿童
中药处方:北沙参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苍术6克,桔梗6克,莱菔子8克,芦根15克,生白术5克,葱白5g。
草药水煎服或将“全成分”配方颗粒混合,加热水溶化冲服。一天一剂,早晚分2次服用。可预防服用3~5天。6岁以下儿童,1剂药喝2天。
如何有效预防
建议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多的地方。
(一)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二)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增加衣物。
(三)外出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五)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喝热水,充足睡眠充分休息。
随着各项工作防控措施的实施和落实,疫情可防、可控、可治。
2武汉疫肺《经方》专委会诊疗意见
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所致肺炎属于中医里的“瘟疫”、“疫病”、“天行”,虽然现代医学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祖国医学这一宝库值得重视,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医疗方针英明,需要相关部门、医疗机构、临床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默契、团结。中医虽然没有病*的精细研究,但长处也在于此,清代钱潢说“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煌老师解说为:“人感受什么病原体,中医是难以知晓的,但是中医可以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倒推感受的病因,这种病因,是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等。也就是说,中医更强调患者的病理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药。可以这么认为,无论病原体如何变异,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人体用药,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华夏大地,历史以来的瘟疫也十分猖獗,当时的中医遵循几千年积累的经验,特别《伤寒论》、《瘟疫论》、《疫疹一得》、《寒温条辨》等名著,就是历代治疗发热性传染性疾病的辉煌成果。根据目前得到的部分患者信息,武汉疫肺出现的一些临床综合征,经《经方》杂志学术顾问委员会讨论,向一线战斗的同道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初期(起病初期、表证明显阶段)
1、葛根汤(葛根、麻*、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体疼痛者。有热像者加生石膏。
2、柴葛解肌汤(柴胡、生葛根、生甘草、*芩、生白芍、羌活、白芷、桔梗生石膏、生姜、大枣)适用于恶寒汗不畅、身体酸痛、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鼻干眼眶痛、渴饮口干黏,胸胁苦闷、心烦不眠、恶心纳呆,舌苔薄*或薄白,脉浮弦数而有力。
3、大青龙汤(麻*、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脉有力、体格壮实者。
4、小柴升降散(柴胡、*芩、半夏、人参、甘草、蝉蜕、炒僵蚕、川姜*、酒大*、生姜):适用于发热、恶寒、大便干,舌红、苔白厚腻者。
5、小柴三仁汤(柴胡、*芩、半夏、人参、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竹叶、六一散)适用于发热、咳嗽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苔白腻润。
6、柴胡桂枝汤(柴胡、*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桂枝):适用于虚弱人群的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疼痛或皮疹者。
7、麻附辛合桂枝汤(麻*、附子、细辛、桂枝、炒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极度疲劳及畏寒,面色晦暗、舌淡脉无力者。
二、中期
(发病中期、表证已不明显,肺系病候明显)
1、麻杏石甘汤(麻*、杏仁、生石膏、甘草)适用于咳嗽、气急,气喘汗出、口渴烦躁,痰涕粘稠,唇红者。
2、小青龙汤(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麻*、半夏、甘草):适用于咳喘、鼻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者。有郁热者加石膏。
3、厚朴麻*汤(厚朴、麻*、生石膏、杏仁、姜半夏、北五味子、小麦、干姜、北细辛)适用于治疗咳喘、胸闷气急、烦渴汗出、喉中痰鸣,苔腻、脉浮者。本方证常有受凉后引发的病史,常兼见有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证。因胶痰伏饮蕴膈,故常有明显的胸闷。饮郁不畅常有浮热烦渴,咳嗽气急喘憋辄汗出,特别是夜间喘剧导致虚汗多,痰粘难吐,胸部憋闷异常。
4、柴胡达原饮(柴胡、*芩、半夏、人参、甘草、知母、厚朴、白芍草果、槟榔):适用于发热迁延不退、咳而胸胁苦满、舌苔厚腻粉积者。
5、甘露消*丹(滑石、*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或浙贝母、木通、广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适用于发热倦怠,肢体酸楚,咳嗽胸闷、咽痛,口渴不饮,腹胀,小便短赤,大便稀或粘,舌苔白或厚腻或干*,脉濡数或滑数者。
6、蒿芩清胆汤(青蒿、*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适用于发热迁延反复,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咳嗽胸闷胁胀,痰液色*,口苦吐酸,或呕*涎而黏,尿*赤短,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7、小陷胸汤(*连、半夏、瓜蒌)适用于胸闷痛、吐*痰、便秘、上腹部按痛、脉浮滑者。
8、凉膈散(大*、芒硝、甘草、栀子、*芩、连翘、薄荷)适用于胸膈烦燥、便秘、舌红苔*、脉滑数者。
三、后期
(进入恢复期,病候微、正气未复)
1、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适用于疫肺后期,低热持续或已经退热,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
2、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或西洋参)适用于恶热、口渴、多汗、乏力,苔薄者。
3、麦门冬汤(麦门冬,姜半夏,人参,生甘草,粳米,红枣)适用于咳嗽气短、痰少纳差、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不胖苔薄而羸瘦者。可加沙参、百合、石斛、生麦芽。
4、炙甘草汤(生甘草、桂枝、生地*、人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生姜、大枣)适用于消瘦肤枯、短气胸闷、咳嗽声嘶、心动悸、脉结代者。
四、重症(进入极期,或发生并发症)
1、大陷胸丸(大*、杏仁、葶苈子、芒硝)适用于以阵发性呼吸短促,气急胸闷张口呼吸,喉中痰鸣,白粘痰液,两手捶胸,胸腹拒按,烦躁不安,口唇紫绀等急性呼吸衰竭者。
2、大陷胸汤(大*、芒硝、甘遂)适用于咳嗽短气烦躁,胸闷胸痛,心下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沉有力。疫肺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
3、宣白承气汤(生石膏、杏仁、生大*(后下)全瓜蒌、生甘草)适用于高热不退,剧咳频嗽,痰少,喘促短气,躁扰不安。舌红苔*或腻,脉弦数。
4、木防己汤(粉防己、生石膏、桂枝、人参)适用于面色黧黑、面目虚浮或肢体浮肿,呼吸急促、喘息胸闷,心下痞坚,渴饮而小便不利,其脉沉紧等心肺功能衰竭者。胸闷喘息、咳吐痰涎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咳吐*粘痰、大便偏干者,合小陷胸汤;若木防己汤取效后病情反复,且体格不弱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即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5、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者。
6、四逆加人参汤(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适用于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而恶寒、腹泻不止、腹胀满者。
7、参附汤(高丽参、制附片)适用于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暗淡,脉沉细数的休克患者。
说明事项
临床病情表现多样,方证表现类型纷繁,总之,以方证相应为原则,有是证,用是方。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热病经验,考虑到疫肺的病势特点,临症还须注意:1、疫肺病情转变迅速,走马看伤寒,需要及时应对,常有每天数次变方者。2、病情复杂,可采用数方相合或数方分组先后服用的投药方式。3、病情危重,需要加大用量,每日连进数剂,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作者:《经方》学委会;指导:*煌教授;执笔:李小荣。
3新型冠状病*肺炎肆虐,中医分析
新型冠状病*感染已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感染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属于中医的瘟疫。中医研究瘟疫的第一本专著是明末清初吴又可《温疫论》。《温疫论》里边最著名的方子-达原饮。感受戾气之邪后,邪气伏藏于膜原。邪在膜原,因为不在表所以不能汗,不在里不能下,只能宜达原饮促使邪气传变。而达原饮的目的是“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
达原饮组成为: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芩、甘草。核心药物是槟郎、厚朴、草果。
判断达原饮,最典型的莫过于舌苔了。叶天士曰:“若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入而为险恶之症。且见此舌者,病必见凶,须要小心”。叶氏认为温疫病初入膜原的诊断标准是: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
冬春季节本来就是温病的高发季节,传统有冬温、春温等命名。现在冬季,虽然室外严寒,但是屋内炎热如春夏,加上了注意高热量饮食进补,吃的高热量,加上熬夜休息不足等,降水较少,天干物燥,多容易形成阴虚内热的情况。人多有内热,同时室内外温差大,所以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人更容易感受外邪,外有风寒,内有燥热。就形成了寒包火兼有燥邪的病机局面。
内在的阴阳不平和,就容易导致外感的发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内热的情况下,内外合邪、同气相求,就容易外感热性的邪气,导致温热病的发生。之前是用热远热、用寒远寒,但现在冬季反而多见热邪,所以用寒不远寒,有内热就清热。
现在医学认为做好防护,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戴口罩等。其中免疫低下人群是易感人群,包括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冬春季节,大家往往都是一个阴虚内热的情况,首先是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调节好,适当饮水,不熬夜,不吃辛辣上火的食物,你只要体内不上火,就不容易感受热性的外邪,也就不容易外感。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一旦这两天你熬夜上火咽痛了,那么很快你就会外感。在这个病*肆虐的季节,你外感发热了,大家就挺担心的,所以最好的预防办法其实就是不上火。
冬春季节往往是阴虚内热,需要把体内的内热给适当的清除一下。清热养阴的思路,常用药有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养阴常用有沙参、麦冬、芦根等,如果说本身体质偏气虚的,可以适当的加点补气的药物,比如西洋参。平素痰湿体质,可以加入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如果说是平素大便溏的,把白术、茯苓加上。围绕阴虚内热角度去预防。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要多睡觉、养阴藏精而减少阴虚内热。强身健体、增强体质。避免熬夜,充足睡眠,避免辛辣油腻饮食,适当饮水,避免上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减少聚集等,避免接触疑似外感患者,戴口罩等。
本次发病案例的主要特点是发热、咳嗽、白黏痰、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肥胖、消化道症状。推测以温热邪气为主,湿邪易阻气机,胸部气机不利导致有胸闷、憋气症状,湿邪易犯脾胃导致有乏力、胃肠道症状,推测舌苔应该是厚腻的。所以对于平素就有舌胖大、齿痕、大便粘滞不爽的,需要适当加入化湿、祛湿的治疗。
内热的基础之上有大便难的,冬季多吃点萝卜也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因为萝卜有消食化痰通便导滞的治疗作用。虚的时候,在家多熬些八宝粥喝,山药大枣莲子都是很好的选择。有湿邪的时候,一定要清淡饮食,别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薏米、冬瓜汤等。
推荐预防方:桑叶10菊花10银花10桔梗10生甘草6芦根30佩兰10茯苓15萝卜30(单位g)煮上一大锅水,代茶饮。
归根结底,内在阴阳平和,正气存在,就能减少感染外邪的风险。正气存在、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减少内热,就是最好的预防。
特邀作者:马家驹
以上内容原创和首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