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茂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前给医护人员写了一封 [复制链接]

1#

4名医护人员推着负压担架送患者去CT室。南方日报记者刘栋铭摄

南方网讯清晨7时许,医院西侧角落的小院入口,战“疫”以来的这段时间,每天准点有一串清脆的脚步声打破大院的寂静。等身高的红色铁马打开一道路口,经保安确认后,陆续走进来七八个白大褂,医院相关科室最顶尖的诊疗专家。

疫情发生以来,茂名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在该院感染科,这里拥有独立小院,由两栋矮楼组成。

10分钟后,例常的病例讨论会准时开始。医院院长在内,呼吸、重症医学、CT、中医、营养……不同领域的诊疗专家和感染科值班医护人员集中在会议室。感染科主任李耀才逐一介绍患者病情后,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了治疗意见。

茂名隔离病区一天的工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截至3月2日,茂名累计确诊病例14例。目前,已有10名患者从这里治愈出院。2月27日至28日,记者连续蹲点该院感染科,记录隔离病区的点点滴滴,呈现一个真实的茂名战“疫”最前线。

接诊首例“既紧张,又害怕”

1月28日凌晨1时许,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智娟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一通有两人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马上要从电白转来。

病人还在转运路上,杨智娟和3名同事按照条例要求穿上了防护服。

3时许,两位患者分别由负压担架直接送进感染科ICU,杨智娟进入病房里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病情。“在之前的全国视频培训中,我们知道患者会突然病情加重,到时能不能快速控制病情呢?心里没底。”李耀才说,“一开始我们就将患者收治在ICU的负压病房,谨慎观察病情变化。”

这是茂名首次出现确诊病例。采样标本经茂名市疾控中心检测,再送省疾控部门核准,29日对外公布。

此时的医院,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去年12月份与同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绷紧了心中那根弦。”院长陈纯波说,今年1月中旬,国家和省分别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医院随即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和5个工作小组。随即,打头阵的感染科开始腾空病房,并进行严格的分区。

从收治确诊患者开始,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近60医院专门开辟的2层楼集中居住,不能外出。

“既紧张,又害怕。”1月20日分配到岗,21岁的马红英是感染科年龄最小的护士。起初她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科室的任务,直到被姐姐说漏嘴,父母每天都要和她通视频问平安。

感染科护士长陈沁华常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给科内的每位护士做心理调查。她发现,在收治确诊病例第一周,83%的人都担心被感染,普遍表示家里人担心。她马上加强防护培训、心理辅导并严加检查。

治病疗心靠沟通化解恐惧

2月1日,李耀才最担心的一幕出现了。

入院3天的患者匡雪(化名)的氧合指数跌至mmHg,肺部病灶明显增多。按照国家诊断标准,氧合指数低于mmHg属于重型病例。匡雪被推入感染科ICU,医院专家组纷纷支招,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高流量氧疗……采取一系列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与死神在抢夺一分一秒的救治时间。

“通过及时干预,患者的病情控制下来了,避免发展到危重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李耀才说,3天后,匡雪的各项指标转回普通型。

2月12日,在茂名市新闻办举行的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陈纯波非常乐观地说,“我院治疗的病人,没有危重型病例,3例重型病例也转为普通型了。他们全都不需要机械通气,更不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

相比干预病变时的“冲刺跑”,如何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是医护人员必须突破的第二重难关,且贯穿着整个救治过程。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为了减少医护人员持续长时间密切接触病人,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的风险,感染科每天查房一般通过常规查房结合点对点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