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是人世间为数不多的净土,近年来,受到了很多旅游人士的热爱。但是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压低、氧气分压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容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如果没有足够的预防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急性高原反应是指从平原或低海拔地区快速进驻到海拔高于米地区后,由于人体不能适应高原低压、低氧、低温等各种环境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研究报道长居平原的人群初次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高达61.2%,既往报道数据更高,其发病率主要受海拔上升的速度影响,上升的速度越快,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如果急性高原反应不及时处理,可引起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而出现咳嗽、咳痰、端坐呼吸、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目前用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包括:乙酰唑胺、醋甲唑胺、地塞米松、高原康、高原红、红景天、银杏叶制剂、麝香保心丸等;其中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效果确切,深受国外人群喜爱。今天我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效果较好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
1.乙酰唑胺、醋甲唑胺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可乙酰唑胺是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首选药物。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攀升,大气压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氧浓度逐渐下降,吸入的氧浓度随之下降;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出现呼吸性碱中*;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可抑制肾脏分泌氢离子,以纠正呼吸性碱中*状态,促使血液中H+浓度升高;高浓度的H+刺激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而改善缺氧状态,从而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有研究报道服用乙酰唑胺mg/d,能有效的预防高原病,但也会引起感觉异常、尿频、肢体麻木等副作用。
乙酰唑胺和醋甲唑胺均为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当乙酰唑胺难以购买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醋甲唑胺替代,但因为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所以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另外血清钾、钠水平偏低,严重肾、肝疾病或功能不全,肝硬化的患者是禁止使用的。
乙酰唑胺片
醋甲唑胺片
2.地塞米松
低氧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引起机体应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加重低氧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作用。口服地塞米松可以提高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改善机体应激能力,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组织细胞的抗缺氧能力。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功能。用于预防高原反应时,有研究报道为8-16mg/天,具体剂量要个体化,剂量过大易引起激素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片
3.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疗效已被认可。其成分中,天然麝香、冰片、苏合香脂、檀香、蟾酥等味中药经证实,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轻度减慢心率,强心等功效。麝香、冰片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而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增强脑组织耐缺氧的能力及抗脑水肿、镇惊等作用,使神经细胞的损害减轻,显现出对脑缺氧的良好保护作用。
麝香保心丸安全性好,所致不良反应少,仅少部分患者舌下含服有舌麻感,有研究表明,连续服用5天,对预防高原反应效果良好,耐受性良好。
麝香保心丸
4.红景天、银杏叶片等
红景天是传统中药材,根和根茎均可入药,有效药用成分主要是红景天苷、红景天素、酪醇、二苯甲基六氢吡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维生素A、C、B1等,另外还含有微量元素21种、氨基酸18种,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红景天苷能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但目前对它的评价效果仍未达成一致。类似的药物还有银杏叶片等。
除了药物之外,还需要以下注意事项:
1、备上氧气袋,高原上的氧气稀缺,缺氧是造成高原反应的主要诱因,感觉到高原反应时应该及时补充氧气,以缓解胸闷、呼吸不适、气短等症状,但在不运动、感觉氧气不是很稀缺时,尽量不要吸氧,以便自己尽快适应高原气候。
2.注意饮食,首先要补充充足的水分,多吃水果蔬菜等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及时补水,不要让身体缺水。吃饭不要吃太多,因为吃太多之后,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从而造成心慌胸闷。
3.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果发现有高原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以免耗费体能和氧气,及时休息,特别像跑步这种运动,一定要避免。
4.如果出现高原反应,迅速将患者移到没有风的地方,最好卧床休息,做好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为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可能会并发肺水肿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头痛或其他部位的严重疼痛时,可以口服镇痛剂进行止痛治疗,如果患者仍然不能适应高原的环境,就需要把患者移动到海拔比较低的地方。以患者感到痛苦明显减轻的高度为好。
最后,祝大家既能欣赏到高原的美景,又能够保持健康平安舒适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空降兵进入高原地区应用麝香保心丸预防高原反应初探
2.drewM.LuksMD.WildernessMedicalSocietyPracticeGuideline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cuteAltitudeIllness:Update[J].WIDERNESSMEDICALSOCIETYPRACTICEUIDELINES,25:S4–S14.
3.Ritchie,NeilDBaggott,AmyVAndrewTodd.AcetazolamideforthePreventionofAcuteMountainSicknes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SocietyofTravelMedicine,,19(5):–.
4.TangEnjie,ChenYu.Dexamethasoneforthepreventionofacutemountainsicknes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2):-.
5.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