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在 [复制链接]

1#

导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感染引起的真菌疾病。肺部为原发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自限性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扩散。此病可根据资料,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但是诊断一般取决于组织检查确认是不是存在致病菌。

01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发病的原因不明,患者在吸入孢子后,出现坏死

1、发病原因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双期真菌。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具有大孢子和小孢子的菌丝体真菌。在宿主组织和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上,酵母型真菌周围有一条透明的带,类似于蒴果。

当组织胞浆菌病的孢子通过呼吸道吸入时,大多数会被身体的防御机制破坏,到达肺泡的孢子增殖转化为酵母菌型。它能诱导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酵母被巨噬细胞吞噬,但没有被杀死。它仍然可以繁殖并通过肺门淋巴结到达血液循环。

2、发病机制

当组织胞浆菌病的孢子通过呼吸道吸入时,大多数会被身体的防御机制破坏,到达肺泡的孢子增殖转化为酵母菌型。它能诱导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酵母被巨噬细胞吞噬,但没有被杀死。它仍然可以繁殖并通过肺门淋巴结到达血液循环。吸入孢子2-3周后,巨噬细胞杀死真菌并产生细胞免疫。

随着炎症反应的增加,形成肉芽肿或干酪样坏死。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大多数病变局限于肺。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菌量过大,可导致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愈合模式为钙化或纤维化。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可通过临床表现、x线征象和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诊断取决于真菌培养或组织学检查确认的致病菌的存在。

02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急性型会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慢性空洞型出现肺气肿

1、急性型

正常人感染后多数无症状,少数(多为儿童)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综合征,持续约1周。

2、慢性空洞型

它主要发生在肺气肿、肺结核等或肺结构破坏性病变的患者,因为异常的空腔有利于病原体逃避人体免疫机制的干扰,更好的繁殖。临床表现与肺结核非常相似,有低热、盗汗、体重减轻、咳嗽、咳嗽、粘液、脓痰,逐渐呼吸困难。除少数患者自愈外,多数患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往往死于呼吸衰竭。

3、进行性播散型

这种类型疾病是比较罕见的,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老年人和儿童。主要播散至网状内皮系统,患者全身症状严重,常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肝脾肿大、淋巴结扩张、*疸、贫血、口腔及胃肠道溃疡、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阿狄森氏病。x线显示双肺粟粒影或散在结节状病变,类似粟粒结核。儿童或艾滋病患者进展迅速,而其他患者进展缓慢,死亡率为80%。

03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检查方法有病原学检查,血清学试验等

1、病原学检查

在痰液、支气管镜和灌洗液中培养4周后,菌丝期变为酵母期,可见特有的齿轮孢子。病理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致病菌。可以使用特殊染色,如银染色和PAS染色。如果在巨噬细胞或白细胞中发现有荚膜酵母,则具有诊断价值。该菌株可通过免疫组化鉴定。骨髓、淋巴结、分泌物和活检在播散性病例中通常呈阳性。

2、组织胞浆菌素皮试

意义和方法与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相似。皮试后48~72小时,肿胀、硬化5mm以上时,结果为阳性。皮试阳性表明患者曾或正在遭受组织胞浆菌病感染,对非疫区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一般情况下,皮肤试验阳性出现在感染后2-3周,可持续数年。皮肤试验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3、血清学试验

现有的血清学抗体检测特异性不高,免疫抑制可假阳性,只能及时诊断。补体固定试验(CFT)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CFT滴度≥1∶16或近期CFT升高4倍以上,表明病变活跃。免疫扩散试验(ID)的特异性高于CFT,前者常提示活动性感染。当滴度大于1∶16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阳性。近年来,对组织原糖原抗原(HAP)的检测显示为活动性感染,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对免疫缺陷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04诊断此病,依据X线检查结果,需要和肺结核等区分

1、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可通过临床表现、x线征象和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诊断取决于真菌培养或组织学检查确认的致病菌的存在。

2、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肺结核、结节病、细菌性肺炎、病*性肺炎和肺癌相鉴别。

3、治疗方法

原发性急性型一般不需要治疗,如病变广泛、症状明显可采用酮康唑或氟康唑mg/D口服,疗程1-2个月。慢性型和播散型都需要治疗。慢性型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0.3~0.5mg/kg/d,疗程1~2个月。酮康唑-mg/D,疗程6-12个月。两性霉素B,0.3-0.5mg/kg,2.5G/d,播散型首选。病情好转后使用酮康唑或氟康唑。氟康唑也可静脉滴注0.2~0.4g/d。疗程至少6~8周。酮康唑对艾滋病患者无效。年,FDA推荐伊曲康唑用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常用口服剂量为-mg/d。

4、预后

进行性传播罕见且预后不良。儿童或艾滋病患者进展迅速,而其他患者进展缓慢,死亡率为80%。

结语: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胸部x线可显示无异常,单发或多发结节浸润影,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等肺炎症状。胸片表现斑片状浸润影或肺实变,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偶有胸膜反应。患者大部分是自愈的,也有少数会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