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热疫ldquo活人无数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清瘟败*饮(《疫疹一得》)

生石膏[大剂—g,中剂6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2g],乌犀角[大剂18-24g,中剂9-15g,小剂6-12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梔子、桔梗、*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各适量。水煎服。

清瘟败*饮是气血两清的方剂,所治之证是气血两燔。温热病的变化非常快,营血的症状相互转变特别快,往往两个证混杂在一起出现,而治疗营分证和血分证都用透和散的办法,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气血两燔就是说病发展很快,见到气分证时很快就会出现血分证。这时邪气虽然入了血分,但气分之热、气分之邪还在,气分之热与血分之热同时并见。大热烦躁,干呕口渴,而且头痛如劈,好像要裂开一样,高热在气分,气分与阳明有关,阳明多气多血,所以血分证也很明显,就得双方并治,用大剂量的清热泻火药来解*。

石膏为什么是主药,而且用量比较大?石膏主要是清阳明经之热,阳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海、十二经脉之海。热在气血,气血两燔,充斥全身,所以用大量石膏很必要,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需要把白虎汤、犀角地*汤、*连解*汤合起来,用大剂的清热泻火来解*。原方的特点就是石膏用量非常大,六两到八两,二两到六两,或者是八钱至两二钱。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是取法白虎汤,意在清热保津;*连、*芩、栀子共用,是仿*连解*汤方义,意在通泄三焦火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相配,即犀角地*汤的方,是为清热解*、凉血散瘀而设,配清气法以治气血两燔之证。再配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桔梗、竹叶取其“载药上行”,是开启肺气,有利于散邪。余师愚说:“此大寒解*之剂,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诸经之火自无不灭也。”

本方配伍特点:以白虎汤大剂清阳明经热为主,辅以泻火、解*、凉血,相辅相成,共奏清瘟败*之功。

此方为清代治热疫名医余师愚先生经验方,在其所著《疫疹一得》书中论之甚详。系气血两清的重要方剂,有强大的泻火解*、滋阴清热、凉血化瘀功能,为治疗时行瘟疫及急性温热病重证的良好方剂。

方中乌犀角一味,目前已禁止使用,临床上多用水牛角代替,每剂药一般可用30-60g,磅纸片,水煎服。如重证需用大剂救急时,亦可每剂用至-g,先煎10分钟,入汤剂。方中生石膏的用量确实大的惊人,有的医家不敢用,病家也不敢服,药店也不敢卖。但原书记载清乾隆年间,京都大疫,“九门出棺”,经大胆使用本方,“活人无算”,并说:“遇有其证,辄投之,无不得心应手,数十年来,颇堪自信。”

20世纪50年代,焦树德先生曾参加北京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工作,当患者确有“恶寒发热,头痛如劈,大热干呕”等症时,生石膏常用到90-g,有的用到-g,确实取得良好效果。可见用药必须对症,只要辨证准确,药证恰当,即可起死回生。近人常用此方治疗多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的重症,如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以及败血症、*血症等,多有良效。可见不要因石膏用量重而不敢用此,也不要猛浪地滥用大量,关键在医者要辨证论治,据证定方选药。

本方确是清热解*的复方重剂,用之得当,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误用之,也可误人性命。但从近些年来临床的使用情况来看,多是取得良好效果,未见不良反应的报道。所以这是一张疗效突出的良方,只要临床时细心辨证,斟酌好用量,多能取得佳效,不必过于害怕。

除以此方治疗上述诸症外,也曾用于皮肌炎患者,因用特大量激素治疗后,高烧面赤,谵妄不宁,烦躁耳聋,目不识人,舌苔*,脉数有力,辨证属阳明火热炽盛,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用此方的精神,随证加减而转危为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