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膜病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的今天丨大明最后一个狂人,死于顺治 [复制链接]

1#

1.公元69年,古罗马帝国皇帝奥托逝世

2.公元年,清初才子金圣叹诞辰

3.公元年,纂辑《全唐文》告成

4.公元年,《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

5.公元年,维新派成立保国会

6.公元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7.公元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决定恢复我国的代表权

8.公元年,欧洲提出“尤里卡计划”

9.公元年,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最深

10.公元年,《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文章转载自:最爱历史

顺治十七年(),二月。一个叫“三耳生”的人,突然找到徐增,说:“我要见金圣叹先生。”

徐增是金圣叹的好友。当时,妖魔化金圣叹的声音很多,来人不会也是一个“思想打手”吧?于是问他:“你这么急切要见圣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三耳生说:“我见世之贬圣叹者,不但欲杀之,而必使之入十八地之下而后已;间又见称圣叹者,若恐形容之不尽,而非推之到三十三天之上而不快:夫一人能使人极其赞、极其贬,必非常人也!”

原来,是一个对金圣叹的传说感到好奇的小粉丝。

徐增本人也曾对金圣叹“路转粉”,面前的小粉丝,勾起他当年追星的记忆,就喃喃地讲起往事:

我呀,最初跟着人家骂,骂金圣叹是妖魔,骂了许多年。后来,见了金圣叹,才知道他不是妖,不是魔,这才开始替他在世人面前辩解。朋友听到我开始说金圣叹的好话,纷纷与我切割,说我着魔了,没救了。

在这个世界上,你认谁做偶像都没关系,但认金圣叹做偶像,是需要勇气的。

▲金圣叹生活的江南,风景大概如此。

01

金圣叹是个*才。即便放在他的家乡、人才济济的苏州,他也是永远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他出生在万历三十六年(),一个略显尴尬的年代。此时,他的同乡前辈唐伯虎等“江南四大才子”已经故去数十年,晚明风流,凋零近半。

这是一个*治比文化吃香的年代。江南士人抱团结社,不是为了风流耍酷,而是为了权斗*争。

金圣叹20岁的时候,看到了魏忠贤的垮台,也看到了东林*人的雄赳赳气昂昂。

但他似乎对眼前的*治大事件无感。20岁的他,选择了一条诡异的职业道路——扶乩,开始做降神附体、神*沟通的工作。

几年之后,金圣叹凭借这项特殊本领,打进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圈。东林*的一些领袖和成员,比如钱谦益、姚希孟等当时的红人,都曾请他到家中扶乩降神。

时人记载,金圣叹声称慈月宫陈夫人附灵于他,他因而能通神灵、知宿因。他在扶乩过程中,“无意识”写下的诗文“长篇大章,滔滔汩汩”,连有道行、有地位的士人大佬看了都很佩服,对他的这一套神神**深信不疑。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金圣叹的出名是因为评点《水浒传》等“才子书”,但他在晚明的名气,更主要是源于他的灵媒身份。

28岁那年,他给当时执文坛牛耳的钱谦益举行扶乩降神仪式。通过附在他身上的天台泐法师,彻底征服了钱谦益。

金圣叹为钱谦益示因缘,是有附加条件的。他请求钱谦益为他“作传一首,以耀于世”。事后,钱谦益很诚恳地照做了。

通过钱谦益的诗文,主流文化圈都知道了金采(金圣叹原名)这个人。

视科举如儿戏,因而在科举路上毫无成就的金圣叹,却以这种方式博得大名。只能说,他的头脑构造确实异于常人。

很多人说金圣叹的灵异附体体验,是他凭借个人文学才华的一种装神弄*。这种事,的确不好评价。只能说是老天爷赏饭吃,但一般人真吃不来。

当时,另一位江南名士叶绍袁,也曾多次把金圣叹请到家中扶乩。年左右,叶绍袁向附体在金圣叹身上的泐法师问到对时局的预测。泐法师说:流贼必不渡江,苏州兵火,十年之后,必不能免。

11年后,顺治二年(),病中的叶绍袁想起泐法师的预言,一一应验,不觉心惊。

▲文坛盟主钱谦益,对金圣叹的扶乩降神深信不疑。

02

胡适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

他的怪,怪在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金圣叹早年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而每次去,都不好好发挥,都是抱着做“张铁生”的心态去的。清人笔记说他,“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所以,每考一次,就被除名一次。他倒也有耐性,换个名字,再来一次。

视人生出路,如同游戏。

很多人据此称赞金圣叹的反叛精神,但是你反叛一次也就够了,反叛这么多次,不嫌无聊吗?如果你真的痛绝于仕途功名,那就彻底做个优游林泉的读书人,为何还要三年高考五年冲刺呢?

只有一种解释:他确实无意于科举功名,但却想成名,想走捷径,所以屡屡以科考上的特立独行之举来引起时人的瞩目。

就像他一度热衷扶乩降神,也是如此。在钱谦益作文写诗“称颂”他之后,金圣叹逐渐退出了扶乩的行当。反过来说,他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或许只是为了图名。

金圣叹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后来追忆早年志向,说儿时自负大才,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总是觉得“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才,只我一人独沉屈”。

有才能却不见用,这是任何时代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悲哀。金圣叹对此尤其敏感。他在《西厢记》张生唱“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一句后,批道:“哀哉此言,普天下万万世才子同声一哭!”

可见,对于时运不济的怨艾,他是感同身受的。这种“自负”和“沉屈”的感慨,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最后一次游戏科举考场被除名后,金圣叹笑着对人说:“今日可还我自由身!”

人家就问他,什么是“自由身”?

他炫技式地解释说,“酒边多见自由身”,这是张籍的诗里说的;“忙闲皆是自由身”,这是司空图说的;“世间难得自由身”,罗隐说的;“无荣无辱自由身”,寇准说的;“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朱熹说的。

展示完他搜索引擎般强大的记忆力后,他不再作进一步解释。但从他特意检索出来的这些诗句,我们大致也可以拼贴出他心目中的“自由身”,其实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无荣无辱、诗酒自娱、珍惜自由的人。

说到底,金圣叹是有圣人情结的。他虽然推崇,却不想学陶渊明做个隐者,否则他就没必要做出那么多带有表演性质的、吸引舆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