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白癜风怎么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8/6314852.html本月主编:吴宗贵
本月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宗贵教授担任“心希望快讯”的主编,非常感谢吴教授为“心希望快讯”精心准备的所有内容。
从古至今,人类总是与疾病相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疾病相抗争的历史。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次大型瘟疫,死者不可胜计。古代医家利用中医药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搏斗,屡起沉疴,救人无数。
电影《大明劫》瘟疫学鼻祖吴又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距离我们多年前的明末,一位济世名医横空出世,其创立的瘟疫防治理论,自成体系,领先西方医学余年,对后世瘟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就是瘟疫学鼻祖——吴又可。
瘟疫病因病机的阐发
吴又可,江苏震泽人。约生于明万历十年(),清顺治九年()因拒绝剃发而惨遭杀害。
《清史稿.列传》记载,崇祯十四年,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旱灾不断,饥荒数年,流民迁徙,人畜死亡引起的瘟疫席卷全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只年,京师死亡人数就多达20余万,不论男女老幼,染病即死。
瘟疫的大流行给医家们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明确病因,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上解决治疗问题。在吴又可之前,中医虽然意识到传染病与普通外感疾病有所不同,但对其病因的理解,依然囿于“百病皆生于六气”及气候异常,“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而沿用治疗伤寒之法均无效果,结果“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药愈乱”。
吴又可突破了这一切。他在行医中深入观察流行特点,潜心研究病变规律,追寻病源,独树己见,著成我国第一部瘟疫学专著——《温疫论》,提出了瘟疫病因学上的新学说——疠气说。吴又可认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一种疠气感染人所导致,与伤寒截然不同。
而且这种疠气是杂气中的一种,每年都存在,因年岁、地域、季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但无论老少强弱,一经感触便可致病。
什么是杂气呢?吴又可认为它“无形可求,无象可见,无声复无臭”,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的致病物质。在既没有显微镜,也没有微生物学说的年代,这种想象可谓是千古未发之论,极其超前,非常难得。要知道,西方直到17世纪晚期,列文虎克才首次利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而年,病原微生物学家科赫才第一次证明传染病可以由一种特定的细菌引起。不得不说,吴又可的疠气说突破了《*帝内经》《伤寒论》“六淫致病”的藩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瘟疫流行的特点
吴又可在对传染病病源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瘟疫最重要的两大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其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是气也,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其气而为诸病焉”。
同时,指出“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意思是传染途径有两种,一是经空气传播感染于人,二是人传人。侵入人体的途径则是“从口鼻而入”,并且认识到人体抵抗力的强弱与是否发病有关。
而得病之人“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摄摄,五六日后陡然势张者”。意思就是,有的人感染疠气之后,四五天病情都不显露,到了五六日后才突然加重,这说明从感染到发病可以有一段间隔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伏期”。
看到这里,大家发现了什么?
没错!吴又可所提出的瘟疫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已经和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十分接近。要知道,当时西方医学尚未传入中国,且当时西方对传染病的认识还是一头雾水,吴又可能有这样清晰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这种立足于实践,再加上大胆革新的理论揭开了中医传染病学史上的新篇章。
但非常遗憾的是,吴又可疠气说对中医“尊古、崇古、好古”的学术风气形成强烈冲击,引起一些思想保守医家的极大不满,被视为离经叛道,并未得到广泛重视。再加上明末清初,统治阶级闭关自守,许多西方出现的新技术、新科学(如显微镜、化学染色法)没能及时引进,使中医的发展停留在实验科学的大门之外。如果后世医家能对吴又可的大胆设想加以探讨和验证,中医在传染病方面完全有可能超越西方医学。
疏利透达、表里分消治法的提出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吴又可已认识到瘟疫与一般伤寒、外感热病不同,“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疟论》所谓‘横连膜原’者也”。因而,吴又可提出了“邪伏膜原”的理论,“瘟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也,邪*渐张,内侵于腑,外因于经,营卫所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治之。方其侵淫之际,邪*尚在膜原,必待其或出表,或入里,然后可导引而去,邪尽方愈”。
吴又可认为,瘟疫侵犯人体的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间,此处称为膜原,这个部位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到达的。由于其既连表又连里,疠气盛时,则可出表或入里,这时可根据疠气溃散的趋势,因势利导给予治疗。其创立达原饮,使邪气溃散,表里分清。
达原饮共7味药,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厚朴破疠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宜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募原,是以达原也。热伤津液,方中知母滋阴清热;热伤营气,白芍和血;*芩清燥热;甘草和中,此四味为调和之剂。
达原饮是《温疫论》中的代表方剂,书中还记载了大量以该方为基础方而化裁的方剂,如疫邪侵及太阳,症见腰背项痛,加羌活;侵犯少阳,症见胁痛、寒热、呕苦,加柴胡;侵及阳明,症见目痛、眉棱骨痛者,加葛根等。此为“三阳加法”。若感邪重,见舌苔厚如积粉,或舌根先*、渐至中央,为邪渐入胃,在达原饮“三阳加法”的基础上再加大*,方名三消饮,以消内、消外、消不内外。
达原饮在治疗瘟疫中具有独特的疗效,被后世广泛用于治疗流脑、痢疾、流感等传染病,在3年抗击“非典”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次各省所制定的新型冠状病*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荐,如四川、吉林、云南省推荐用于湿邪郁肺证;广东省推荐与麻杏石甘汤合用治疗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证;湖北省推荐与甘露消*丹合用治疗湿*蕴结重症。
中医在战“疫”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疗效不可替代。其治疗核心理念是“扶正祛邪”,无论邪气是病*也好,细菌也罢,中医都是通过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驱邪透达,出于体外,而并非简单的抗病*、抗菌。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中医频传捷报!截止2月13日24时,山西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零新增,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0%。北京市卫健委公布,截至2月14日24时,北京市20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中医药总有效率达81%。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例,占比为85.20%,除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占87%。
中医药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已传承延续数千年,历史上凡瘟疫肆虐之际,都有中医人横刀立马冲锋斩疫,都有中医药发挥奇效,救人无数,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并重视中医药在治疗瘟疫中的优势,在这次抗疫鏖战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让更多患者获益,让疫情早日结束。最后,想多说一句,你可以选择不相信中医,但请不要诋毁中医!
往期热文
口罩年简史
新冠病*进入人体后,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开始了……
病*如何感染你
官方公布新冠肺炎第6版诊疗方案,新增4种中药注射剂值得